为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松原市教育学院小学部在充分了解小学科学教师群体需求的基础上,于2023年9月26日在油田钻井小学举行了全市科学教师参加的新课标培训会。
针对培训会要解决“课标有盲区、落实有盲点”的实际问题设计会议程序。从省内培训专家库中聘请了两位主研新课标的专家,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对新课标实践应用做了示范性的引领与指导:两节示范课展现了新课标引领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位教研员对这两节课例的设计说明和点评令老师们茅塞顿开。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使老师们深刻感受到:心中有“标”,教学才有“方”;心中有“度”,脚下才有“路”。本次培训会不仅带领科学教师们走进了新课标、认识了新课标、了解了新课标、掌握了新课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做基础,科学教师们才能正确地使用新课标。
开幕仪式——简短而隆重
本次培训会虽不至臻至美,但却溢彩留香。给与会者留下了“学而思、思而行、行而评、评而获”的鲜明特点。 辽源市教育学院李晓娜教授作了题为《研读新课程标准,聚焦科学核心概念》的报告。李教授对比和剖析了2001版、2017版和2022版三个版本的科学课程标准,继而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个方面解读了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强调了小学科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并重点讲述了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计,给出了马杰ABCD法,结合此方法,能够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 李教授通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和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 两个课例从“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和教学设计”等课标角度,逐层认识了小学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结构化,强调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素养必须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吉林省教育学院郭伟博士做了题为《科学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报告。郭伟博士在报告中阐明跨学科概念:从知识层面看,是在所有科学领域都有所运用的主要概念,是学科间共通的上位概念性知识;从思维层面看,其是一种反映科学本身的上位思维方式或工具。
在如何设计跨学科概念教学中,提出要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以“概念系统→目标系统→任务系统→问题系统→评价系统”为核心的跨学科概念教学模型,要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认识跨学科概念到形成跨学科概念,继而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概念。 最后如何进行评价和反思,检验跨学科概念学习目标的达成,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兴趣特点、适合学生知识经验、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关于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并用《碳循环》的课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思而行——实践指路方向明
孙丽苹老师执教的课例《运动与摩擦力》,遵循“少而精”原则,聚焦学科核心概念,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通过雪爬犁游戏认识了摩擦力之后,逐步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依据数据逐步改进实验装置,验证了轮子是滚木的优化,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生活密切相关。使老师们看到新课标理念下的设计与实施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
乔颖老师执教的课例《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聚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自信展示;教师即时评价,引导学生质疑、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学生积极主动,教师认真引导,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课堂示范。
行而评——反思总结见实效
评一节好课,有助于老师们教育思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更有助于提升新课程理念落实的能力。 胡立波教研员从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的角度对《运动与摩擦力》这节课进行了说明与点评。胡教研员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反思等角度,全面分析了新旧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共性的经验供大家参考,评价了本节课的优点,也强调了不足,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科学思维的发展层面,这些都是新课标强调要求的。
杨天秀教研员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和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三个方面对《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进行了解读与说明。杨教研员严格依据新课标要求精准评价,并强调了基于学生特点与进阶理论,加强课堂中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多样性,避免单一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在新旧理念的冲突中,感觉新课标不再那么触不可及,终于听得懂,用得上。同时对于如何基于新课标,设计好科学课、上好科学课有了更深的感悟。
培训虽已结束,但教师们学习的决心更大了,向前迈动的脚步更快了。通过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老师们带回了科学的种子。他们将获得的感悟化为行动,在自己科学教育的“半亩方塘”里不断注入活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让我们心怀梦想,厉兵秣马,不忘初心,笃信前行。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指示,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而努力奋斗! 期待大家在立德树人、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国家科技人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