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松原教师研修网与您相约 伴您成长,今天是
首页(Home) > 研修动态 > 县(区)园地 > 正文
建设教师发展园地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3/11/12 13:37:27  浏览人数:2714  编辑:科研处
摘要:
 建设教师发展园地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松原市宁江区回族小学
几年来,我校按照松原市4583行动计划的总体布署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评估细则》的具体要求,求真务实,统筹规划,系统运作,科学管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步伐,逐渐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三线并进(自我学习、集中培训、共同研究),三维发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五动提升(机制促动,目标驱动,文化拉动,研培推动,课堂带动)”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新思路,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机制促动,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研修机制的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六层级管理体制
为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任组长,主管领导李聪颖具体负责。下设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教师研修指导组和基础研修组。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日常培训工作。教师研修指导组,由一名主任负责,成员由学科组长、教学骨干组成。基础研修组又下设学科教研组、专题研修组和年级研修组。全体教师都是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各级组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坚持学校领导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实行学校领导包组制度。这样就把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全体教师融为一体,形成了合力,既创造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氛围,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组织结构(图示):
领导小组             工作小组         研修指导组  ——
 
学科教研组 ——→年级研修组  
基本研修组 ——→                                 ——→ 全体教师
                      专题研修组 ——→  相关教师
 
(二)新增六项评价制度
学校在已有的教师日常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体研讨制度、校内课题申报制度等基础上,又建立六项评价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细则》、《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师读书汇报制度》、《青年教师帮带制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并把有关制度汇编成册,发到教师手中。这些制度明确了学校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职责,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情况、自我素质提高成效计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保证了考核奖励的科学运行。
(三)强化两项过程管理
一是强化教师研修过程管理。对每次教研活动及专题培训,都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对活动成效及时反馈,对教师参加活动情况及时考核记载。
二是强化教师成长档案管理。设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对每位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合作研讨记录、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自学报告、学习心得、论文等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做到过程性资料的及时积累。
运行机制的建立,使教师置身于校本研修活动和自我提高中,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和能动的研修,从中体会到研修带来的职业厚重感、幸福感。
二、目标驱动,激活自我提升欲望
目标是统领,是努力的方向,为了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09年,学校制定了《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五年规划》,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使学校成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乐于、善于自主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良好的环境,创造教师自主和谐发展、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的学校文化。
一年内成为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研培效果好的达标校;二年内达到能开展区域性研究,带动区域学校工作的基地校;三年内争取能够全面开展校本、区域、网络和主题研修,在研修管理、教师素质功能发挥、辐射带动、校本研修文化形成上成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示范校。
校长争取三年内成为具有科学、规范的管理能力,精通教研和培训工作,能研究,会指导,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松原市专家型的校长,业务副校长成为松原市骨干校长。
三年内使省、市、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达到教师总数的10%,在区级及其以上的学科教学中处于突出位置。
三年内区级骨干教师达到50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具体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最终要落实在教师的素质提高上,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定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法,把教师成长分为成型期、成熟期、提高期、成材期、成名期五个阶段,分别对各类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素质提高目标。
1成型期。对象为参加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目标为: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科教学特点。熟悉教学常规,具有教学基本技能,能正确讲解学科内容,表达清楚,板书条理,操作有序,完成教学任务。
2、成熟期。对象为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目标为:具有扎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准确理解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科教学特点。具有较好的基本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研究意识,并能在有关人员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
3、提高期。对象为能够完全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的老教师。目标为:认真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创新,形成自己的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尤其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承担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4、成才期。对象为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目标为:具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并能用于指导改进教学,并逐步形成的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学科特点,并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咨询、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教学指导、学科课题研究任务。
5、成名期。对象为区级以上的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目标为:具有深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能灵活熟练地用于指导教学。把握学科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改进教学,具有引领作用。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能独立承担重要课题研究,并形成成果。有成型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教师素质分层提高目标的制定,不但适于不同类别的教师需要,而且五个目标形成了渐进的系列,为不同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
三、文化拉动,形成整体研修的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践行学习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氛围。因此,我校把“做学习型领导,带学习型教师,建学习型学校,”作为目标,要求老师们把学习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谨遵校训“博学日新,德行天下”,不断进取。
(一)师德培训,静性修心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到: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灿烂。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精神的贫瘠、思想的干枯。只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因此,我们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
1、注重教师心理健康,突出价值观教育。我校组织教师学习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还先后聘请了市小教部王立杰、杨影两位领导来校分别做了《行走教研幸福路》、《以阳光的心态拥抱智慧人生》的专题讲座;校长刘华结合学校师生实际现状为全校教师做了《健康、快乐、成功》的讲座。观看中央党校刘余莉的《心态改变命运》的讲座,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的报告。这些学习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的那份幸福,以平和的心态、阳光心态面对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2、注重教师道德修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校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感动中国的先进教师的事迹,学习孙鹤娟厅长《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直指心灵的德育》。我校还十分重视经典文化对教师的熏陶,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观看吉林松花江中学王琦老师的《我与弟子规共成长》、彭鑫的《仁义礼智信与内脏的关系》;两次请赵春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德慧智教育讲座,宁江区进修学校鲁兵校长做了《学为人师、行为经师》的精彩报告。使大家学到难以学到的人生哲理。
今年开学第一天刘华校长向全体教师讲解了《道德经叫我们圆通点》一书的精华之处,听后,大家觉得《道德经》是真正的经典,历久弥新,醇香越千年!我们能从传统智慧中寻求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给力方案,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部分,大家争相传阅。
3、注重师德典型培养,发挥榜样教育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师德教育中,还注重培养本校的师德典型,这些人就在我校教师之中,事迹真实,感同身受,效果更佳。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闫立华、张淑范、孔凡影、韩颖、付玉红等区、市级先进师德个人和师德标兵。如张淑范老师曾经自助过的一个学生因出意外身亡,这个学生在他家的过道里用煤炭写满“老师您好!”张淑范老师现在还一直在资助一个已经升入高中的学生。韩颖老师在善友三家子小学支教期间以其美好的师德影响着孩子和家长,善友中心校特在三家子小学召开支教成果展示会;韩颖老师支教期间在博客中写了100多篇日志,经整理编成《墙角的虎皮兰》一书;韩颖老师的事迹在松原日报,吉林日报刊登。
这些事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精神比他的专业能力还要重要,有了这种专业精神,他才有奉献精神、有乐此不疲的责任意识、钻研精神。
(二)有效读书,提升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只是根据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来教书,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的教师丰富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说明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都是由书籍建筑起来的。
我校坚决贯彻区里的要求,高度重视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建立了教师阅览室,先后购进各类教学用书10,000多册,以组为单位分发到各组,进行轮换阅读。
1、明确要求,规范行为。首先要求老师分类读书。要读好三类书,第一类是饭碗书(教材、教参、课标);第二类是成长书,继续教育用书;第三类是营养书(包括教学丛书,文学丛书、自然科学、传统经典等等)。其次要求教师做到五个结合。即结合自身成长需要读书;结合学科教学读书;结合教学中生发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性读书;结合学生所需进行读书;结合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读书。再次,要求教师坚持“五个一”。学校规定教师每天要读一小时的书,每月读一份期刊,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随笔,每个季度读一部专著,每学期写一篇读书汇报。
2、漂流读书,搭建平台。2007年以来,在组织学生漂流读书的启示下,我校教师也开展了漂流读书活动。篇目有《班主任其实好当》、《做一个魅力班主任》、《让学生爱上作业》、《做个充满激情的老师》、《我的迷人语秘书》、《课堂教学红绿灯》、《心与心的约会》、《我的课堂我做主》、《与厌学孩子的心灵对话》、《轻松搞定让你发疯的问题学生》、《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等,方法是先同年组轮换,而后进行同学科轮换,再做跨年级、跨学科轮换阅读。在漂流读书时,要求教师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探讨心中的疑惑。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教研组,阅读教学研讨、书香论坛、诗文诵读成果展示会等读书活动。
我校每年都开展“主题读书月”活动,每年都要组织教师读书论坛,学校领导不但要主持每一场报告会,而且要在最后做典型的读书报告,为教师做出榜样。
三年来,我们开展了30余次读书汇报活动,仅去年一年就组织了10多场读书汇报会,有近80多人进行了读书报告。今年三月份组织的《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有20位老师畅谈收获与思考,《讲台上下的启蒙》有15位老师同读一本书,《知识不是力量》有10人同读此书。老师们同台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和交流,松原晨讯记者亲临现场,在松原晨讯做了《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的专题报道。
读书活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在读书中很多老师学会了思考,不但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涵养了个性,还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宁江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首届书香校园现场会。班班展示了丰厚的读书成果,有八位教师做了精彩的阅读展示课。李淑敏、郭玉新老师做了精彩的读书报告。三年来我校共有11位教师荣获书香教师称号,216名学生荣获“读书大王”称号。
四、研培推动,提升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内需是动力,学习是前提,研究是深入,互助是捷径。为此,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以理论学习奠基,以专题研究深入,以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
提倡“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研培活动,建立新的内外伙伴关系,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专业对话,交流沟通、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小教师由于孤立劳作而导致的自发的,偏狭的、低效的行为。通过团队合作,建立起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
(一)加强理论学习,补能充电
1、引进学, 传经送宝。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多次把专家请进来授课,或通过光盘进行学习,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听到专家的教诲。在进一步深化“打造高效课堂,落实一讲三化策略”的活动中,我们把“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组织任课教师观看了王敏勤教授《怎样实施高效课堂》的讲座。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教育理论》讲座精要,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进经验;先后请市教育学学院的王立杰主任、宁江区进修学校的鲁兵校长、曹凤清老校长为我们作《哇!原来数学这么容易学》、《明晰结构关系打造高效课堂》、《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几个问题》学术报告,给教师们以全新的理念,把我们引到了教学的新境界。还全员参加区进修学校每学期初举行的教师培训,教研员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为全体教师指明方向。教师与专家、名师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让观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让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2、校内学,共同提高。在学习外部资源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形势需要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形势,掌握前卫的教学思想。仅013年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全教会会议精神”、《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南》、《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评估细则》等文件和书籍。还组织学习了《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有效教学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教学书籍,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3、走出学,拓展视野。实践是我们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不能是封闭式的,需要开放,因此我校尽可能地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012年刘华校长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施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学习了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回来做了“聚焦高效课堂”的校本培训。近两年,学校组织70余人次奔赴长春、哈尔滨、白山、南京、北京,江苏等地聆听专家讲座,走访名校,外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共30人次。学校要求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都要上交学习笔记,并写出学习报告,把学到的先进思想与教学方法在会上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在派教师到外地学习的同时,还支持教师参加本地的教研活动,几年来我校石慧秋主任等领导和教师到农村支教39人次,承担省、市、区级研究课和示范课10人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学习,为回族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方案实施,走强校之路注入不竭的动力。
(二)组织共同研究,奠定基础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的素质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注重基础,立足实用,抓住备课和上课两个基本环节,注意发挥群体力量,加强同伴研究,打好教师整体的教学基本功。
1、加强集体备课,改革教案。自2008年开始,我们根据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开展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要想课堂教学高效,前提是备课高效,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这一传统形式,由制作“导学案”这一教案改革切入,加强集体研究,制作精品教案,不要应付检查的教案,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集中备课、学习研究上,减轻教师负担。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做到了五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任务、定内容、定流程。”
时间,每周一次。
主题,每次集体备课集中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一个小的问题,做到小问题大研究。
任务,根据教师任课学科的教材单元数,学期初分工落实到每位教师,使教师有充分的备课时间。
内容,根据打造高效备课的要求,着重在备课中落实“精讲”。力求做到“三个不讲”“一讲三化”。“三个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之间互相能讲明白的不讲。只讲学生通过自学、互学都不会的。“一讲三化”的内涵:“一讲”是讲策略。“三化”是强化策略,内化策略,活化策略。
流程,第一步是每位任课教师按单元数分工,进行自我备课:第二步是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和每课的重难点形成有个人的草案;第三步组内集中讨论通过,形成共案;第四步每位教师手再根据学情等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个性鲜明的导学案。
新的导学案由“共性内容”、“个性设计”和“教后反思”三个部分组成,体现了高效、实用、简约的特点。教案改革已在课堂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011年这项工作已在我校全面推开。
2进行课例研究,取长补短。“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智者行为。教师间“取长补短”总比“闭门造车”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校投资100多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整体实现了家校通,班班通,班班都装上了电子白板和计算机,还引进了八大部委联合扶持的青少年网脉工程,注册了教师博客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就能享受专家、教师“零距离”的指点,同时也可将自己所做的教学研究通过博客在媒体平台上公开发表。把一些名人、大师、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进行播放,学习名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博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
我校还把教师的课录制下来,进行播放,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让老师进行自我诊断或集体诊断,寻找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从而使教师发现自己的长处,改进不良的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
(三)深化专题研究,协作攻关。研究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潜力,更是教师水平的标志。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更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我校将研究分为 “个人研究、学科组研究、课题研究” 三个层次,按照“提炼主题,制定计划,专题实施,交流提高”的流程,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加速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1、主题研究。我校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师生、家长问卷调查和教师自我教学诊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问题确定研究题目,从问题入手,研究对策。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中存在的急于解决的问题,确立了个人研究小课题进行研究,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年末进行小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资源共享。小课题研究分为“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小课题说课、围绕小课题写经验论文”四个步骤进行。以上四个方面成为一个整体,研究后排成一个文档,统一上传,学校汇编成册,全校交流。这样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角度小,见效快,实用性强,既促使每位教师进行研究,又达到了研究成果共享,促进教师整体研究能力提高的目的。
学校还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开展了“我的主题  我的课”说课竞赛活动,每位任课教师以教学研究的某一问题为主题,自主选定所教的某一课时内容进行说课,首先在教研组内开展说课活动,大家都给予点评;然后教研组推选出参加学校活动的教师,人数不限。通过说课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和把握,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题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校领导指导学科教研组确定主题,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如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要想课堂教学高效,首先是是学生有效预习,学校确定了 “有效预习策略的研究”主题,分别确立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侧重研究 “小学语文(数学)中年段有效预习策略”。教师个人结合本学科本学段的教研主题,把提出的问题转化8个教研子题。学校制定了主题教研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制定个人研究方案,填写主题教研表。形成了全校上下热心寻找主题,精心挖掘主题,细心敲定主题,诚心钻研主题,耐心实践主题,真心反思主题的喜人局面。
在研究中,教师就如何让学生“想预习、会预习”问题,重点抓住“激发学生预习动机、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两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总结出“趣味式预习,分层式预习,清障式预习,感悟式预习,标题式预习,资料式预习,提炼式预习,检测式预习,作业式预习”等九种预习形式;语文科创建了“读、悟、思、注、练、查”六步预习法;数学科概括出 “读、划、想、写、查。”五字预习法。
目前,我校预习研究变为提高师生素质、培养自学能力的突破口,已达到“有法预习、有序预习、有效预习、有趣预习”,师生有“备”而来,带着“经验”、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走进课堂,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牛人”,、“强人”、“高人”。
3、课题研究。学校还就重大问题,组织精干力量组成课题组进行攻关。“十一五”期间,我校共立项9项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刘华校长负责的《运用现代技术资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和刘漫亚书记负责的《知荣辱、名礼仪,传承中华美德》。省级课题3项,分别是李晓波主任负责的《创建生活化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母瑞山主任负责的《注重生活实践,开发创造潜能》,张叶华副主任负责的《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市级课题一项,孙静副校长负责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级课题三项,石会秋副主任负责的《整体构建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郭玉新老师负责的《小学英语单词记忆策略》,于桂兰老师负责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现在已有8项课题成功结题。有43人承担或参与了实验研究工作,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35%左右,形成了群体参与,集体攻关的良好局面。
    (四)提倡师徒结对,共同发展
学校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开展了“师徒互学的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地过程中,我们采用一名教研员带两名首席教师,首席教师带三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四名青年教师,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的“234”带动提高策略。省骨干班主任带市级骨干班主任,市级骨干班主任带区级骨干班主任,区级骨干班主任带青年教师。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的新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对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进行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
我校开展了“师徒携手,共同成长”青年教师研究课,课前,青年教师们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进行试教,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虽然呈现的课堂略显稚嫩,课堂教学机智还需增强,但他们清晰的教学思路,认真的教学态度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究课结束后,教导处分学科组织了教研组活动,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学校各位领导、师傅对新教师的课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点评,在肯定新教师教学亮点的同时提出了详实、可行的建议。
我校还和联谊单位风华、大洼中心校两校开展了“同课异构、实效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着“学习策略”落实“一讲三化 打造高效课堂”系列主题活动。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以及自身的做法通过这种方式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两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五)编写校本教材,提升品位
依据学校需要、挖掘校内资源,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教师的研究提升为成果,是加速品牌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卡通版《弟子规》、《三字经》、《国学初步》、《小学生文明礼仪手册》、《中华古诗词诵读》、《心语集1、2》、《十轶华诞》、《春华秋实》、《回族小学校史》、《宁江区回族小学》画册、《经典诵读与积累》1——6册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同时还编写了《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汇编》、《教师读书汇报汇编》。我们将不断探索,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出一条特色彰显、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
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中,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是一个有机整体,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在校本培训中学习、在校本教研中实践、在校本科研中提升。
五、课堂带动,强化教师核心能力
在教师诸多能力中,课堂教学能力是核心能力。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理念指引下,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特色”三步成长历程,着手抓实五课:即常态课、示范课、研究课 、反思课和竞赛课。使教师们在的磨课中成长起来。
(一)追求高效的常态课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将每节课都上成精彩的公开课是不可能的,老师们每天上几节课,每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准备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常态课才是师生成长的重要源泉。只有常态的教学才有可能让师生聚沙成塔。几年来,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常态课上。我校包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常态课,课下与教师及时交流,每周例会进行一次短评,评亮点,更要晒家丑。经过年的研究,我们研究出常态课的“两个模式”。
模式一:“自学→互学→导学”模式。具体体现在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提出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教师点拨—巩固强化—综合检测。
模式二:“五步三查一看”模式。
“五步”是:第一步,找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步,围绕问题进行对学、群学,引导学生“拓、挖、思、悟”,把问题“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三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称之“小展示”;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讨论、释疑得出结论,称之“大展示”;第五步,学生总结,教师提升。
“三查”是:一查预习过程和效果;二查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三查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一看”是:看预习笔记,上面记录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部过程。
“五步三查一看”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课堂教学的教之“规”,学之“范”。
常态课要求目标明明确确,材料简简单单,环节清清楚楚,道出了常态课的真谛。常态课不刻意追求亮点,但也要有亮点,就是学生感兴趣,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幸福快乐,常态的教学所追求的是每一节常态课都如公开课般精彩,而每一堂公开课都能体现常态课般的真实。
(二)引领方向的示范课
教学需要引领,新课程理念新、内容新,尤其需要引领,引领的过程就是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几年来,我校定期为教师作示范引领课已形成一种常态。作课人为学校领导、学年组长、名师培养对象、各级骨干教师、主题教研的实验教师。2008领导刚开始作示范课,当时大家压力很大,怕讲砸,但课堂教学究竟怎么走,教师们还是迷茫,需要领导带头研究,需要领导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先做靶子。他们根据新的教学理念,遵循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按着集体备课方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课堂教学实践。第一次他们的课就打了炮,给教师们以力量和信心,也树立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教师们听课、观摩、记录,课后及时反思,围绕主题组织评课,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中恳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带动了一大批年轻教师成熟、成长、成材。
(三)探索价值的研讨课
研究才能深入,才能引发深层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抓特色教研组活动,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研讨课。
1、观摩研讨开放课。每个教研组围绕重点内容在组内先上下水课,每次做课突出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问题。然后大家议课,在此基础上其他教师上课,执教的大门向全校教师开放。
2、同课异构对比课。在同学科组中开展同课异构式对比研究,教师上同一节课,然后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议课上,这种研讨对教师的触动最大,“看”的也最清。同课异构使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发生着零距离的碰撞,出现的新问题也最多,如四年数学组四位教师同讲《三角形两边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以相似的课堂结构,又各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同样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后交流受益匪浅。
3、一课多思精品课。任课教师选定的某一节课按照“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模式反复经历多次,通过对“原行为”和“新行为”的不断反思“打磨”精品课,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四年语文组的《触摸春天》一课就进行了一课多轮的课例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激励成长反思课。是指对做课、说课、评课的片断的专项研究或叫微型研究课,开展组内教师“找差距”论坛活动。在论坛中,每一位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或者在辅导上的最成功的经典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共享,组内其他老师相对于自己谈谈“我与他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提高改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孔凡颖老师的识字预习指导课案例;张丽杰古诗词预习指导课案例让老师们深深折服。
这学期,参与主题教研的四年语文和五年数学组,结合自己的教研主题和学期实验计划,开展10次个人探索活动和6次组内研讨活动,并分别进行10次个人反思和6次群体反思。
5、展示成果的竞赛课为了加快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求实杯”教学竞赛活动。在不久前开展的“创高效,争首席”活动中,有7位教师荣获首席教师称号。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赛前,我们重视竞赛标准的制定,业务领导还进行了专题讲座;赛中,认真组织,教师精心准备;赛后,严格评选,评议总结。学校为获奖者布置了任务,要求首席教师每人带2个徒弟,一等奖教师每人带1个徒弟,充分发挥首席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把首席教师列为评优选先的首选。
在上述五课的基础上,我校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讲六课”系列活动。“六课”即新上岗教师常规教学的达标课;学科组落实主体地位的研究课;全体任课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评优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解决参与问题的公开课;兼课领导个性化教学观摩课。
《松原教育》扉页题的开首语”,对我校“讲六课”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把教师引领到研究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近几年来,我们狠抓管理,苦练内功的过程也是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过程,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教研组团队的研究实力、教学能力在全市学科领域有很好的口碑,一大批课题的初步成果已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积累提升,他们的知识建构、专业水平能力正在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幼稚走向成熟。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有的成为教学能手,有的成为了地方名师,区、市、省级骨干教师,有的获得了区级、市级乃至省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成为回族小学的“顶梁柱”。
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网络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基础教育技术科研基地,吉林省优秀家长学校,中华传统美德研究百佳示范校,吉林省主题教研优秀学校;松原市示范性小学,市法制教育先进基地;宁江区工会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少先大队,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回族小学的教师们正在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积极的“思考者”。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正在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办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前郭县吉拉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2017/12/26
抓习惯养成  促行为规范 2017/12/22
人人争做朗读者 共同品读中华情 2017/12/3
在诊断中成长 在示范中学法 2017/11/10
国培助教 谱写长岭教育的华美乐章 2017/11/10
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中一路前行 2017/5/2
松原市2017年综合部所辖各学科教学名师评选情况通报 2017/4/28
春暖花开 共绘精彩 2017/3/5
读经典书 做高尚人 2016/5/17
本土培训展风采,专业引领促提升 2016/3/17
热点信息
Unit 7 How muc...
国培计划(2014)”——吉林...
再谈教师对办好学校的重要性
松原市名师培养对象人员名单

近期发布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初中青年班主任师德修养及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
学准则 扬师德 争做新时代...
修业且修心,你我共前行 ——“...
松原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培训综述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
激发 唤醒 点燃—— 松原市教...
优秀教案怎么写?史上最全教...
[福建]2019年下半年起教师...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划(201...
CopyRight 2013 syjsyx.com All Right Reserved 松原市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沿江街717号 电话:0438-6190789 (投稿)E-mail:keyanchu11@163.com
吉ICP备09002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