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
发布日期:2014/4/2 9:19:17 浏览人数:2726 编辑:赵冰峰 |
|
2013-04-23 11:22:17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中学 郭华强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龙头,班主任的作风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谈话法。因此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与学生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同学在错误面前学会了撒谎,尤其是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撒谎最是严重。他们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他们过去与师长的“斗争”中用撒谎为自己免去了许多责罚,他们尝到了撒谎的甜头,长期的犯错误为他们积累和许多对付老师的办法。对于这一类学生,一般不宜先找其了解情况,因为他说的多数是他倒背如流的惯用理由,或者就是他早已编造好的一大堆故事。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先找与其相关的人和事,掌握比较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再找其谈话,问题可能会解决得更快一些。
学生犯了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会大声质问、呵斥等,这样学生往往就不敢讲真话,讲心里话了,问题就有可能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学生犯错误,就如刚学走路的小孩要摔跤一样正常。摔跤的次数多,总有一天会学会走路;犯的错误多了,学生也就长大了。学生年龄还小,他们还处在受保护和受教育的阶段,出现一些错误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老师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和平等的观念去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从老师的和蔼中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尊重和信赖,便会产生愧疚感,对自己的错误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刻一些,认错的态度可能会更诚恳一些,改正错误的行动可能会更主动一些,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不管学生所犯的错误有多大,老师一般不宜只根据部分现象过早地下结论,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应该保持冷静,静下心来听学生自己叙述事情的经过、情形及当时的心理活动等。即使学生说的不对,也不要打断他的话,让他说下去,等他说完了老师再追问也不迟。认真倾听学生的话,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会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
有时,一件事情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如果一起盘问,学生相互遮掩,不容易问出实情。如果分头单独询问,对事情的了解可能会更全面一些,也许会发现一些不容易察觉的隐患。
初中的学生,知识拓宽了,视野也变得开阔了,有些还接触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经常也会用让一些连老师也难以说服的歪理与老师展开争辩。此时,班主任不宜被其牵着鼻子走,而要抓住问题的要害,明确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不给学生留下逃脱责任的机会。如,有的学生考试说话,当老师指出时,其会说:“我又没有作弊,咋啦?”老师很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给班主任,班主任该怎么办呢?班主任就可以问其几个问题:“考试时说话,能不能传递答案,造成作弊?你考试时说话,谁能相信你没有谈论试题的答案呢?如果考试期间可以说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有这三个问题,学生也就会自动认错了。
当班主任对事情的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就不需要再对学生进行一点一点的盘问了,而是在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处直接发问,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不喜欢拐弯抹角,班主任在谈话时,也应该采用“单刀直入”的办法,直接一些,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迂回”是一个军事术语,用在教育学生上,就是指在调查情况的同时,并不一定全部都是询问事件的核心内容,也可以问一些与事件关系不大的问题,或者看起来只是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因为往往就是这些问题或细节,能够推理学生所说话的真实性。只要是说谎,就肯定有漏洞,就肯定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不相关的事也许可以推知具体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谎能说事情的梗概和理由,但难以说出合理的细节。
班主任应该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这些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就是施“恩”。但一味地给学生施“恩”,学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会像讨厌母亲的唠叨一样感到厌倦班主任的说教。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给学生讲明道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恩”,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恩”,“恩”给的太多了,学生也就不觉得是“恩”了,甚至可能觉得是啰嗦,于是便当面满口称“是”,下去还是原样。因此,在施“恩”的同时也要施“威”,这个威就是班规校纪,就是严厉的批语,就是惩戒。只有“恩”而没有“威”,学生会变得油滑;只有“威”而没有“恩”,学生常常会歁哄隐藏。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应该“恩威并施”。
许多老师和家长一样,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采用威协、恐吓的形式以达到使学生顺从或说出实情的目的。这种方法,如果运在小学生的身上也许还有点效果,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奏效了。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最强,随着的知识增多,胆量也越来越大。一旦老师的威协或恐吓失效,老师和家长都会失去对其的有效控制,学生就会走向生活的反面。比如,我们常会对学生说“再犯这样的错误,就把你开除了!”“再犯了就让你妈把引回去!”“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其实这些,我们一般做不到。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没有权力开除学生。我们也不能动不动就把家长叫来。因为这样的孩子,家长十有八九比老师更无奈。只要有几次被从学校“遣送”回家的经历后,好孩子也成坏孩子了。只要孩子放在班上,班主任能不管吗?不管了,无法无天还得了吗?结果是还得管,这不就自食其言吗?因此,我们与学生谈话,要实事求是,该怎样处理就告诉学生将怎样处理,能怎样处理就告诉学生将怎样处理,而不宜虚张声势,以免自食其言。
看到春天,就是要在谈话结束是要让学生充满信心,看到希望。这一点最为重要。谈话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才。因此,在与学生谈话结束时,就应帮助学生找到犯错的原因和防止再犯错的办法,帮助其看到自己的潜力,知道师长对自己的期望,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
|
|
|
相关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