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扑下身子抓落实”和“四个合格”的要求,增强精神动力;以进一步构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共享互通、协同服务和就近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广泛深入应用,进一步体现“校校通”“班班通”的综合效能;全面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项有关任务和要求,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二、核心指标
(一)党政“一岗双责”在各部门(单位)得到落实。
(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全部省级平台及一批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扩大企业平台的资源和应用接入,出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体系服务用户超过7000万人,支持全国200万个以上的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研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资源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组织270万名教师参加活动“晒课”,征集年度“优课”2万堂。
(四)强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完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1万人的任务。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四个合格”,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合格”的目标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巡视整改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扎实落实党政领导班子“两个责任”,保证以服务大局、协同工作、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绩效为宗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改革发展稳定的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
(二)进一步提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互通和协同服务能力。
巩固国家平台服务能力,出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十三五”实施方案,完善和制定适用的体系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推动形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指导意见”,为区域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指导和服务。深入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基础环境升级改造方案,完善用户认证中心、资源汇聚共享中心、消息中心等建设资源应用监测中心,试点推动平台互联互通、优质资源分发共享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就近服务新模式。实现国家平台与全部省级平台及一批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云端一体化应用,支持体系服务用户超过7000万人、全国200万个普通教室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和智慧。组织270万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重点征集2万堂“优课”纳入国家平台优质资源库。研究形成有效机制,促进“优课”资源推广应用。组织交流研讨,宣传推广优秀课例,指导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推荐,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推广优秀案例,推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四)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配合教育部科技司,做好相关调研、方案研制和落实工作,促进以双向宽带卫星传输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继续做好优质资源扶贫工作。配合实施网络扶智工程,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薄弱地区,助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巩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基础上,启动“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4年级英语、美术、音乐1个版本共计266学时资源建设,并将开发和整合的资源依据教学进度播发到农村中小学校免费使用。
继续做好全国中小学“中国梦—行动有我”微视频、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等专题资源征集展示活动成果的宣传推广。继续实施“中国西部农村减灾模式构建试点”项目,把减灾防灾和教育信息化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
继续优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导航、资源超市等服务,完善数字教育资源采购新办法,逐步确立通过市场竞争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并依托国家平台提供服务的机制。联合企业推广优质资源服务,推动汇聚到国家平台的资源和应用的应用普及。深入推进专家与用户相结合的评价,引导公益性基础资源应用,激发面向学生的资源和支持创新学习模式的资源的应用积极性。大力推进跨学校、跨区域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
(五)继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
继续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空间应用。继续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作,深入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成果,发现和培育一批空间应用案例和一批新的培训基地,共培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1万人。继续开展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试点推广应用相关工作,开展职业教育优秀网络学习空间征集活动。
(六)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
落实基础教育二司“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工作,以典型示范案例的培育与提升为重点,加强专家调研指导和跨区、跨校协同,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组织应用推广活动,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辐射效应;进一步形成新一批30个区域、60所学校应用典型,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区域和学校提供不同应用模式的样板;出版区域和学校典型经验案例集。
(七)指导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
研制《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南》,形成从顶层规划、管理机制、软硬件建设、应用服务、人员培训、绩效评估等各方面的指导性建议,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动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各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提升。
实施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县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项目,在东、中、西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县区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试点,形成区域发展报告,进一步研究修订监测指标体系,为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服务机制奠定基础。
(八)创新应用推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做好中小学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大力推广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试点地区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继续做好职业教育百所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完成第一批实验校的中期评估。根据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创新内容和形式,继续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开展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做好“教育大数据分析研究”“互联创未来”等项目,进一步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创新培训模式,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教师培训工作,全年完成远程与混合培训10万人以上。
(九)扎实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以及教育部网安网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分工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措施、制度和机制。按照国家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落实工作,形成责任清单,确保件件有着落;进一步提高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做好与开发企业、运维企业的安全协议,保证建设、运维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