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增盛镇中学 蔡志娟
打开新一期的《教师博览》读到一篇“老师,你有教育情怀吗?”不禁反思自己,我有教育情怀吗?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心境则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如此,教育情怀也就意味着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这一周参加市里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走了四个学校,见到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风校貌,更见到了同行老师孜孜不倦、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精神。虽然人在外,但心一直惦念着自己的校园,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每讲完一节课,我都会反思要是在自己的课堂,和自己的学生互动会是什么效果?真的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皈依,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牵挂着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牵挂着自己学校的一草一木……所谓的教育情怀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种牵挂与守望。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爱看成是教育的天然元素,把拥有爱心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却很难将爱和爱心直接转化为教育情怀。很多教师默默耕耘、勤勉工作,从青丝到白发,教师成了一辈子的职业,却未必能将岁月转化为教育情怀。有的教师专业发展迅速,荣誉奖励接踵而至,然荣誉奖励并不一定能“兑换”教育情怀;有的教师著书立说,威名远播,然声名与教育情怀交无线性相关……那么如何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呢?崔老师给了这样的答案。
课堂是检验教育情怀的第一张试纸,有没有教育情怀取决于教师是否对课堂有着深深的眷恋,课堂是否是教师魂牵梦绕的地方。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定是深深扎根于课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生命相遇、精神相系、情感相连的地方,“用一辈子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在课堂上能清晰地听见师生生命成长的拔节声,能诗意地欣赏课堂中的美妙“风景”。我教初中生物学科,在许多人眼里,我的生物课只是一门不重要的“副科”,尤其是在时下的环境里,唯有考试的知识才是重要的,不考试的知识就可可以忽略。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价值,尤其是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所有知识都承载着特有的文化价值、育人价值。我们需要借助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所以我重视自己的课堂,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能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我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看待。崔老师说,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定是成长在课堂、成就在课堂,享受教学带来的幸福体验,精心呵护课堂中的精神自由;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定是几十年如一日向着课堂的美好,永葆生命的激情,不会设法迷离课堂,不会因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退缩,不会因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意外而恐惧。反观自己,我就是这样的教师。
信仰是检验教育情怀的第二张试纸。有没有教育情怀,必然取决于教师是否对教育有着深切的迷恋,教育是否成为教师心灵图腾。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而不再是单纯的职业。也不局限于事业,而是一辈子陶醉其中,向着明亮远方。而我还把教育良知放在这里,除了信仰我们还要有教育良知。所谓良知,即一般人所应具备的对于真、善、美的正确判断能力。教育良知,即教师必须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不断追求探索实现教育本真意义的方式,把学生的精神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回想自己十八年来的教育生涯,一直教别人不重视的小科,但一直都没放弃学习。当班主任五年的时间,陪伴了二百多个孩子完成他们的梦想,而我自己更是“固执”地守护着“三尺讲台”,不断编织着曾经的梦想。当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甚至一筹莫展时,仍然不忘初心,不改初衷,砥砺前行,奋力开启“斯格模德曲线”的第二曲线。每年为自己为学生自费买书,每年抽时间自费外出学习,做着别人眼中的“傻子”。当遭到各种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时,我也能始终恪守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法则,依然坚信教育的美好,依旧抱以满腔的热情……有人说,当下社会最缺的是信仰,在教师群体中是缺的其实也是信仰,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教育的“信徒”,一定是一个理想教育的“赎罪者”。
我只是我,一个有着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良知的普通教师,我不再去问我有教育情怀吗,我只是一直坚持一直努力,总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状态。心为火种,生生不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向着明亮那方一直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