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近日揭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等10大事件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这一年,教育政策频出,整治校园暴力人心所向;
这一年,教育改革新规不断,中高考改革引发热议;
这一年,教育模范人物涌现,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模范。
中教君以2016年十大教育新闻为基础,又整合梳理几十个老师关心的话题,最终遴选出以下这10件与您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教育新闻,你是否也关注到了呢?相信总有一条与您相关!
一、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新闻回顾】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事件与你】
在中教君看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应该从大学紧抓,更应该将其看做长期的工作,需要从中小学就开始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从中小学就开始抓好,帮助孩子们建立建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入大学后才能够更明确的判断是非,更坚定正确的立场。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孩子的思想可塑性极强,现在的中学生除了具备当代青年的一些共性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个性。中学生崇尚自我,讲究独立,因此,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绝对不可以简单化、公式化,要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你想好如何去展开了吗?
二、习近平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师生 勉励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新闻回顾】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事件与你】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辛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诺言,更加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对于老师的极大重视。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可以原谅老师严苛,但却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因此,教师要不断处于学习状态。过去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长流水。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新闻回顾】
2016年6月12日,习近平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58岁的李保国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4月10日去世。李保国生前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事件与你】
李保国作为人民教师,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他不仅培养了67名硕士、博士,而且坚持长期为本科生上课,有人劝他为本科生上课“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他不同意。他把“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
李保国为全国千千万万的教师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为人师者”,2016年5月,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太行新愚公精神。
【新闻回顾】
2016年10月14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大纲对除英语外的8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均进行了修订。比如语文学科,新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二者选考其一修订为均必考。在数学学科上,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的要求。物理学科上,新大纲还将以往部分选考内容修订为必考内容。
【事件与你】
此次考纲修订,澄清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探索能力目标设计的学科化,在命题上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引起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提高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各科目考纲的变化,不仅是对学生阅读量、思维训练、逻辑能力、创新意识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知识储备的一种挑战。
有老师表示改革来的太快,让人措手不及,但这次改革正是基于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打破以往“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固定思维。
【新闻回顾】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同时,《意见》中还提出了“两考合一”,提出了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等多项改革措施。
【事件与你】
此次改革改变了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文化课减负,体育课加分,体现了全面教育、素质教育。给予学生适当选择权,关注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中考改革将升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两考合一”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减轻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可谓多方受益。将国家课程方案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既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也是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计分科目到学业水平考试的一系列调整,要求学校在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新的规划。此次改革突出强调共同基础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师资队伍必须平衡。
【新闻回顾】
2016年11月7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修订后的法律还明确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享受和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和用地政策,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
【事件与你】
在现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框架下,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都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法理上讲都是非营利性的。但由于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制度设计不配套,造成民办学校在社保、税收、财政扶持、收费、土地、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不完整、不匹配,有的方面执行事业单位法人的政策,有的方面执行企业法人的政策,给人一种相互矛盾、无所适从的感觉。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分类后,民办学校可明辨身份。
【新闻回顾】
2016年11月11日,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的现象,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事件与你】
这次参与部门之多,整治措施之严,颇受舆论关注,《意见》共提出11项举措,对学校、老师、家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人说这是给学校戴上了“紧箍咒”,有人说给家长下了“任务单”,学校、老师该怎么做,可以说是条条清楚,从有效预防到依法处置,《意见》都“定规矩”了。
《意见》强化了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规定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警务室或治安岗亭;明确规定教唆、利用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从重惩处。有了这些明确的规定,学校、老师在防治校园暴力方面,也将更有法可依。
八、国家出台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若干意见 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新闻回顾】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事件与你】
关于教育公平,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意见》为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了具体目标。
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入全面覆盖新阶段
【新闻回顾】
2016年12月27日,教育部分别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区)签署协议书,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由重点突破进入全面覆盖的新阶段。
为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目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国家试点,支持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为重点开展地方试点。
【事件与你】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600亿元,地方试点地区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30亿元。覆盖学校共计13.7万所,受益学生超过3360万。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年来,覆盖范围扩大到了29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2个县,受益学生达到3400多万人。基本消除了试点地区农村学生上学饿肚子、吃凉饭现象,营养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当然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地方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堂供餐推进较慢;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规定等,为了孩子营养健康,计划仍在进行中。
【新闻回顾】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在线教师”这个新兴职业也渐渐进入公众视线,一些教师在直播平台有着非常高的人气,有些教师的在线听课学生甚至能达到成千上万人,一些教师因直播授课收入颇高,更是引发不少争议。
同样的课堂内容,为何学校教师的课不讨喜,而线上教师却能赢得那么高的人气?未来的教师,如何求变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对于很多教师关注的这一话题,中国教育报进行了深入报道。
【事件与你】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也给在线教师打开了一扇窗。有专家表示,面对“互联网+”,传统学校教师应该出招应对,改变传统观念,“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从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老三篇”转变为二维码的使用、APP的应用以及微课的设计制作“新三篇”。
而未来,教师将呈现多元化趋势,有现行制度下存在的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教师,有独立存在的非正式教师,还有不属于教育局管理,由“独立教师”群体组织起来的团队师资等。
实习编辑 | 刘茜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文章综合整理自 |
中国教育报12月31日《2016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3日《2016本报深度关注的话题》
人民网《引路人是新时期教师努力的方向》
央广网《2017我国将进行新一轮中考改革》
新京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营利性学校禁入义务教育》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转自: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