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关键素质。在由学科教学者转变为育人者,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由教育人变为社会人的新背景下,作为培养者——教师,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我们自身的核心素养如何?能否担当得起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大任?
比如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问题。“科学精神”自然关涉理性思维,关涉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关涉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优劣,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而事实上,当今一些教师表现出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有求同趋同的特征,缺乏批判性、习惯于跟风表态。基础教育中一些非常肤浅的东西常以肤浅的方式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证。比如说“翻转课堂”“蒙台梭利教育”,原本是专业的、在特定条件才能实施的教学方式,可是不少人一味跟风,一窝蜂搬来就用,绝大多数只是形似,丢失了原本的精神。
又如学生“学会学习”的培养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并且要“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指导学生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但不乏一些教师,仍然停留于用学生时期接受的陈旧知识,“半桶子死水”去“给学生一杯水”。在信息时代,融入信息社会,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再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创新”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假如没有教师教育教学上的持续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发展起来。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过于注重灌输,过于强调接受的教学方式,切实将教育教学看作持续创新的过程,将每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作创意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全体教师的新使命。它既需要学校层面能够充分满足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还需要教师潜心研究,身体力行,从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做起。
(作者谢学宁,系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7年04月26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