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松原教师研修网与您相约 伴您成长,今天是
首页(Home) > 研修资源 > 报刊精品 > 正文
浮夸的“感恩宣讲”离真正的教育还很远
发布日期:2017/5/31 16:41:15  浏览人数:2722  编辑:赵晋平
摘要:

我曾参加过某高中学校组织的一次“感恩教育”。在一个大操场上,全校几千名学生,每人身边一位家长,席地而坐。台上,演讲人一时慷慨激昂,一时气塞咽喉,差点就声泪俱下。几个感人的故事说下来,几个排比句喊出来,台下,家长满含热泪,孩子抱头痛哭。演讲结束,学生纷纷上台买书,家长纷纷“慷慨解囊”。

类似的场景在很多中小学校上演。对这种感恩教育,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我仅从个人的感受谈一下看法。

首先,在我看来这谈不上教育,只是一种宣讲活动。如果说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大概就是学生受到感化,现场流泪痛哭,至于痛哭之后呢?演讲者数钱走人,学生也未必有多大改变。

这种宣讲形式大致相似,内容也极雷同。人数众多,现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很高,没有提出异议者。台上,一个演讲人操控氛围,情绪高涨,讲述一些亲情故事,故事多为精心设计,内容无外乎亲情孝心。语言形式上,除描述性的语言外,多采用一连串的感叹句、反问句和排比句,增强感情,加强气势,引燃听众情绪。

整个过程,我和孩子始终保持冷静。结束后,和孩子交流看法,一致的结论是——“感觉太假”。原因有三:

一是采用的故事是经过精心编排的,真实性待考。这些所谓的典型故事,几乎都是失亲、变故等特殊家庭的情况。有的故事,为求感人效果,忽略了真实性和逻辑性,有的甚至不合情理,如讲到女孩子在风雨之夜晚归,妈妈去寻找却遭遇车祸,其中的细节,演讲人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痛哭流涕,但过后一想,那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为了一个所谓的道理而罔顾事实,更不允许怀疑,似乎质疑故事就是怀疑亲情。在那种气氛下,听众一般会失去辨别能力,丧失思考能力,完全服从于现场情境,陷入演讲者创设的失常态氛围中,随之哭泣,随之跪拜。

二是演讲人竭力渲染情绪,有以亲情“绑架”学生之嫌。比如类似的句子,“看看你父母头上的白发吧,看看你爸妈脸上的皱纹吧,看看他们佝偻的腰身和苍老的面容吧……那是为你操劳,因你辛苦……”衰老是个自然过程,即使不养育孩子,一个人也会衰老。把父母的自然衰老这笔账记到孩子头上,除了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未必能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但在那样的情境下,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把头低得很深很深,似乎生为人子,就有了原罪,父母受的一切苦都是因为有了自己,“还不是为了你”,这一句就能使父母的一切行为凌驾于子女之上。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封建意识,虽然现在仍有市场,但其不合理之处不容忽视。而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而不是给孩子过多的心理负担。

第三,演讲人的表演有点过火。演讲人的语言确实很有感染力,时而激昂,时而悲戚,声音哽咽却语速连贯,表情悲伤却克制得体,动情之处是恰到好处。但就是这样毫无破绽近乎完美的演讲,更令人怀疑。因为给人的感受是,演讲人不像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倒像是一个情绪爆发不懂克制的母亲,一味数落孩子的不孝与顽劣,虽是动情,却全不讲理。

这种活动打着教育的旗号,以感性代替思考,以感官刺激代替行为反思。在这种场合中,不允许任何人提出异议,学生被挟裹在一种言论漩涡之中,情绪无法自主。宣讲追求现场效果,在短时间内学生深受感动,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这不是感动,而是一种精神催眠。在那样的情境压力下产生的心理态度是极不稳定的,一旦生活恢复常态,甚至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这种刻意为之的“感恩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中小学生本来敏感善良的心,有可能因为强烈的刺激而变得麻木,对类似的感动事件产生心理免疫,甚至反感、排斥。

当然,这样的感恩宣讲,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让那些顽劣的少年,短时间内认识到父母的辛苦,表示要好好学习,认真做人。至于能否长期奏效,还和孩子的心性和他受到的环境影响有关。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于一个懂得感恩的家庭,则孩子的内心常有和风细雨,那么这场急风骤雨大概是不必的;如果孩子从小不懂得感恩,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那么,即使这一时有所悔悟,也难拥有感恩的恒常之心。

感恩作为一种人文素养,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浸染,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这种浮夸的感恩宣讲并不能替代任何教育行为。希望家庭和学校把感恩教育引入学生的日常,让孩子在一种健康的生活情境中幸福成长。

(作者胡爱萍,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90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自:中国教育之声  蒲公英评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书目 2017/12/29
研究:好斗性格源自遗传 6岁后受环境影响 2017/12/27
书法进课堂 师资普遍缺 2017/12/2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 2017/12/19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2017/9/12
一位战略科学家的追梦人生 2017/9/12
浮夸的“感恩宣讲”离真正的教育还很远 2017/5/31
传统习俗的继承要身体力行才好 2017/5/31
父母望子成龙,早教不应盲从 2017/5/26
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5/25
热点信息
Unit 7 How muc...
国培计划(2014)”——吉林...
再谈教师对办好学校的重要性
松原市名师培养对象人员名单

近期发布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初中青年班主任师德修养及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
学准则 扬师德 争做新时代...
修业且修心,你我共前行 ——“...
松原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培训综述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
激发 唤醒 点燃—— 松原市教...
优秀教案怎么写?史上最全教...
[福建]2019年下半年起教师...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划(201...
CopyRight 2013 syjsyx.com All Right Reserved 松原市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沿江街717号 电话:0438-6190789 (投稿)E-mail:keyanchu11@163.com
吉ICP备09002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