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好莱坞将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教师经历拍成了电影《热血教师》。罗恩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们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而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的机会,那么你们就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
4月11日,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的新书中文版《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在北京东三环小天使基金会的办公室举办发布会,现场被布置成中学课堂的样子。40岁的罗恩,带着他的8名学生载歌载舞唱饶舌。访谈阶段,他喜欢用象声词,说到兴奋的时候,甚至还在“课桌”上跳上跳下。不一会儿,他的国内同行也纷纷被他感染,站起来与他对话。
罗恩·克拉克是美国教育史上的奇迹。2000年,他在报纸上看到纽约哈莱姆区学校差生班无人愿意执教的新闻,毅然搬到纽约。在他独特、革新的教育方法下,这帮差生的期末成绩奇迹般地全校最高。
2001年,28岁的罗恩被授予 “美国年度教师奖”。此后,他相继推出两本畅销教育类书籍《五十五条班规》(2003年)和《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2004年),并两度登上“奥普拉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称罗恩是她第一个认为“非凡的人”,她的推荐迅速提升了罗恩的知名度,也引起好莱坞的注意。TNT电视台找来《老友记》的演员马修·派瑞,在银幕上呈现了他的教育故事。
2007年,罗恩用他撰写的两本畅销书版税和社会基金,在亚特兰大创办了一所社区私立学校——罗恩·克拉克学校。该校是罗恩推行其创新式教育理念的试验田,成为他梦想中的“革命的心脏”。该校也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学校:奥普拉出席了首届学生的毕业典礼;学生曾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表演了原创的大选歌曲Vote However You Like。
4月12日,罗恩和学生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操场为本报拍摄 照片。镜头前的他,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夸张,喜欢吆喝学生一起扮鬼脸;镜头外的他,擅长发号施令。当 摄影师要求9人平躺、头碰头拍摄一张合影时,他仔细安排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检查他们的表情,“你需要稍微左移一些!” “你的表情没有放松”,说这些话时,罗恩一脸严肃,直到全部细节满意,他自己才安心躺下。
“我们有点怕他,也喜欢他,能遇到罗恩老师是件很幸运的事。”一位13岁的男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能歌善舞的,不过他却跟着罗恩去过四个国家旅行,“大概因为我的口才不错”。
“我是一个有点‘虎妈型’的老师。”罗恩告诉本报记者。
“不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曲奇饼干”
罗恩·克拉克学校是一所学生自愿报读的学校,如今专职教师9人,共设5个班级,从5年级到9年级(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初中),总计150人。由于电影《热血教师》的影响力以及每月仅收45美元的低廉学费,该校每年吸引超过400个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报名,罗恩从中挑选30人入学。
每年年初,罗恩会给五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读一本书,总结书中的一个人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该人物的细节。大部分学生交上一份两三页的作业,上面画着一个人,标着各个身体部位,有些用荧光笔画得闪闪发亮,有些画得五颜六色。这样的作业,在大部分学校会得到A或者B,但罗恩却给出14、20和42等低分。家长和学生们总是很失望,希望他给出一个解释。
罗恩认为,真正优秀的教育,不会轻易给“A”和表扬。他参加过很多普通学校的颁奖仪式,每个孩子都获得一本荣誉证书,家长们欢呼、拍照,看上去无比自豪和满足。罗恩却说:“按部就班给孩子打高分轻而易举,但这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
曲奇饼干是罗恩给学生最常见的“奖赏”。他每回都会给学习用功的孩子一块,而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则只有眼巴巴看别人吃的份儿。家长们时常打电话抱怨:“克拉克先生,为什么每个孩子都有饼干,唯独我孩子没有?你不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吗?”
每一回,罗恩都这样回答:“如果把饼干分给了那些不够格的学生,就等于告诉他们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奖励。而我这里从没有呼之即来的饼干。”
“美国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自尊心,却没考虑他们的表现和能力。不是吗?”罗恩告诉记者,他曾经给一个五年级小女孩的初始手工作品打了一个不及格“F”,最终,女孩做出一个不可思议、引人入胜的作品。“如果我们继续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那我们其实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罗恩说。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克拉克学校创建第一年,五年级的孩子参加了斯坦福成就测试(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数学测试水平仅强于全美39%学生的平均分数。而在2010年罗恩·克拉克学校的首届学生毕业典礼上,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位居全美国前列。而这些此前因经济条件无法出国旅游的中学生,在罗恩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六大洲,并获得了由社会赞助的近100万美元奖学金。
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提高要求的同时,罗恩还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东方智慧融入教学之中。他给学生定下了“五十五条班规”:与人交流,眼睛要看着对方;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用小小的贴心给别人制造惊喜……
罗恩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制定这些规则,有了这些规则,学生不再只关心自己的目标,而使班级有了家的氛围。他认为,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一家人,相互尊重、支持,真正的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
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罗恩·克拉克学校的第一年,当罗恩发现招收的绝大多数五年级生的数学成绩,低于全美中等水平时,他对自己说:“我要教他们八年级代数。”
“期待越高,收获越多。你们等着瞧吧,我让这些孩子学习八年级的知识,即便不能完全掌握,收获也不容小觑。”罗恩这样面对同事的质疑。结果却并未成功。
罗恩的“拔苗助长”令学生沮丧,家长抱怨,而且他发现班级里缺少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永不降低标准的信念不变,我依然教他们八年级代数。”这次,罗恩换了一种方法,让孩子们爱上课堂。
那段时间,罗恩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歌曲是蕾哈娜的《雨伞》。于是,他修改歌词并应用到运算法则上,帮助学生解开冗长的方程式。“开始运算时,我们聚在一起;括号里面要先做,请聪明一点儿;指数运算紧随后;乘法除法一起做;最后才是加和减⋯⋯计算起来、计算起来,A和A+在等你。”当罗恩介绍这首歌时,学生在座位上坐直身子,第一次露出期待的神情。下课时,他们合唱了这首歌,学生们兴奋地在课桌旁手舞足蹈,好像在表演一部百老汇作品。
另一次,罗恩正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一个故事,关于一群孩子在雨中的小树林野营的故事,学生们听着枯燥乏味。第二天上课,他改变了策略,让学生把雨伞带进教室。进教室前,罗恩把教室灯关掉,然后给孩子每人发一个手电筒,并在教室里制造了下雨和打雷的声音。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伞,大家一起伴随着手电的灯光读完了剩下的故事。当这个故事快读完时,学生都抱怨怎么这么快就读完了。
“我希望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永远有读书的欲望,并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让文字形象化、生动化。” 罗恩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们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而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的机会,那么你们就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
如今,罗恩的学校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师的进修“圣地”。迄今为止,来自33个国家和美国45个州的14000名访问者造访学校。罗恩向老师们展示了150种可以活跃课堂、调动情绪的用品。最令参观者惊异的,是位于学校中央的一座两层楼高、电光蓝色的巨型管状滑道。来访者从上面滑下来后,会得到一枚写有“滑道认证”的勋章。“与其像其他所有人一样走楼梯,何不滑行而下?”罗恩说,“这个非同寻常的滑道宣告着我们的使命与众不同,无所畏惧。”
在罗恩·克拉克学校,除了欢迎世界各地的老师进修学习,也承诺带领学生探索世界。罗恩22岁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全职旅行家,游遍美国50个州,原本打算存够600美元前往中国旅行,后来他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急缺一名小学教师,才被亲友召回暂时顶替,结果却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教师这份职业。如今,他与他的学生一同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甚至在南非旅行途中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不期而遇。
美国极富争议的教师2011年9月,罗恩·克拉克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了一篇文章《老师最想告诉父母的》,这篇文章成为Facebook用户2011年度最关注事件第2名,仅次于日本大 地震。文章中,罗恩言辞犀利地说,目前美国的教育环境并非乐土,而美国教师行业如履薄冰——青年教师的平均教龄只有4.5年,而“难缠的家长”已被青年教师列为转行的一大因素。
罗恩认为,部分美国家长对教师的建议置之不理,不相信也不支持老师。在一些家长眼中,容不得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有任何负面评价。一旦老师提出建议,家长就采取决斗的姿态与教师开展“护犊之战”。更可怕的是,一些家长总是帮助孩子找借口,替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掩护”。
罗恩因为这些异常直白的建议,在美国家长中引发广大争议。具有50年教师经验的美国教师、教育评论家比尔·佩吉(Bill Page)曾公开撰文《罗恩·克拉克:不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曲奇的言论令人厌恶》,内容是对罗恩七条教育理论的反驳。比如,罗恩提出的“入选颁奖礼的学生,仅仅是现行教育体质下平庸老师设置的平庸标准”被认为“太过武断”,而普通学校可以给出A或B的作业,却在罗恩手中,只有14、20和42分,同样被认为不可思议——“假设你的打分制度十分精细,你可以详细说明14分、15分和16分究竟有何区别?”
最让比尔恼火的,是罗恩举例曾给一个女孩F,把女孩弄哭,最终她通过努力获得A的故事。“人们哭泣是因为他们受到伤害。她不需要令人沮丧的、惩罚性的、残酷的成绩,而她从中唯一学到的,就是你傲慢、居高临下的态度。”比尔写道。
针对罗恩“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曲奇饼干”的言论,比尔更是针锋相对地说:“那将教会孩子愤怒、怨恨和报复。我应该写个续集:不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获得权威。”罗恩的教育方式,似乎更容易得到中国同行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杨文芝在4月11日罗恩的北京新书发布会上直截了当地说,罗恩最吸引人的观点就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应得到曲奇饼干”。“开始看名字的时候不太理解,当看完了之后我才有一个感觉,原来我了解的美国教育好像跟罗恩老师写的不完全一样。”杨文芝说。
在中国,人们越来越强调赏识教育,强调以鼓励宽容的态度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尽可能多地表扬他们;而罗恩则提出对所有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曲奇饼干”的观点无疑是一块“他山之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也是罗恩的支持者。他认为,一味夸奖孩子其实是在侮辱孩子。“儿童都是研究大人的专家。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你说真棒真棒,他觉得你侮辱他,‘我都知道不好,你还说我好’。关键是你要指出他真好的地方,而且知道怎么努力会更好。” 孙云晓说。
孙云晓告诉本报记者,全世界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很多共同的发现,比如权威民主性家庭的孩子成材率最高,专制性家庭的孩子成材率第二,放任性、溺爱的家庭孩子成材率最低。这说明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一种尊重、民主、自由这样的教育,和严格的要求结合起来。
“罗恩新书给人的启示是,真正的教育,是在严厉和温柔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孙云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