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专题
2012年—2015年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进校本研修深入开展
开发学校功能 成就教师发展
柳河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 施 意 见
2012年—2015年
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
郑州市第四中学
一、学校概况
郑州四中创建于1938年,1978年被确定为郑州市属重点中学,2003年被评为首批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05年被评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余亩,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30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1人,一级教师96人。
学校以“厚德、达材、敬业、乐群”为校训,以“为了每位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育人”的校风,“严谨、善导、敬业、垂范”的教风,“乐学、勤奋、多思、争优”的学风。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团结拼搏,无私奉献,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以“同心圆管理模式”为主导,用制度文化做保障,用精神文化做引领,形成了“精诚团结、爱校如家、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四中精神,学校管理正从制度化管理逐步向文化治校迈进。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16人,一线教师中30%以上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4、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专题德育活动系列化、精品化,形成了起始年级以“习惯、荣辱”、中间年级以“感恩、责任”、毕业年级以“奋斗、成才”为主题的教育特色。
5、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走出了四中的路子。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强,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09-2011年中招升学成绩稳居传统热点学校前列;高考文化课一本率三年分别为18%、25%、35%;二本率为59%、65%、74%;艺术生升学率达100%,西藏班高中连续9年全国领先,初中升学创下全国十连冠。学校高中部连续9年、初中部连续6年荣获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三、指导思想
以学校发展和 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原则,坚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引路原则,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对教师发展学校的认识
教师发展学校的关键词是“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①教师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发展;②教师水平、能力、知识的建构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③教师工作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发展。“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应首先关注的问题。
教师发展指什么?教师发展既是教师,包括未来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般发展,包括个性、情感、世界观、人生观、身体等,也包括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概念,他不仅包括广大一线教师,也包括校长和学校其他行政管理人员。而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五、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经过教师发展学校三年的建设,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25人以上,推出在全省有影响的名师3—5名,在郑州市有影响的名师10—20名,2—3个学科成为郑州市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职初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郑州市、协作区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初、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六、工作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办公室”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改革评价奖惩机制。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形成《四中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年度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七、进度安排
1、启动阶段
①召开动员大会,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专业发展计划,成立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
②学习有关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③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专业发展计划。
2、组织实施阶段
①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
②每年年底进行反思,写出阶段性总结。
③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成果及时存入个人成长记录档案。
④领导小组每年进行一次集体评估和阶段性总结,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
3、总结验收阶段
①接受教育局领导、专家检查验收。
②提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工作总结。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的实施。
组 长 闫培新(校长)
副组长 李宇红(书记)王庆灿(副校长兼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成 员 彭广谦(副校长)陈 峻(副校长)李明德(副校长)李锦霞(副校长) 淘 沙(工会主席)钟卫民(教科室主任) 王政强(教务主任)晁广云(教务主任) 李应顺(政教主任)刘金涛(团委书记)王旭东(总务主任)
5、专业支持。聘请高等学校专家、中学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有序进展。
③鼓励教职工、学生家长等通过电话、书信、局域网等渠道,反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年度目标完成度,促进各项措施顺利开展。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进校本研修深入开展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要推广教师发展学校经验”。我们认为,这一指导性的意见符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特别切合长春市的实际。早在2003年初,长春市教育局就下发文件,在全市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以此为载体,推动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现在“工程”已实施两年,取得了阶级性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下面,将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向各位同仁做简要的汇报。
一、“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目的是:通过五年时间,把我市中小学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使学校能够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方面为断提高。此项工程是我市总结以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的经验,在进一步探索继续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反映了我们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特点的新认识。
第一,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要不断提高。首先,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育目标、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再次,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强的职业,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断体验、探索和反思,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第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要为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教育的主体必须是每个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在以往的继续教育工作中,往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统一的要求,而忽视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而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则必须由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出发展目标,根据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层次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途径是由教师合作探究学校所在存在的真实问题,即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继续教育的途径有多种,读书、听专家报告、教师间互助、校际间的交流等途径都会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都必须结合教师的本职工作、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够取得实效,才能够真正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更深切的认识到,开展校本研修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载体。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要有可操作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否则校本研修就会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管理部门也无法对校研修的进展程度做出判定。
基于上述四点认识,我们选择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载体。实践证明,这一载体是符合实际的,是十分有效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的总体设计
长春市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有6万名教师,二千多所学校参加,要保证如此宠大的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在实施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总体设计,这种设计没有现成的蓝图照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概念
让大家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必须首先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也就是要给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一个明确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教育发展学校的概念很多,可做参照,但都不能表达我们的想法。因此,我们跳出了这些相关概念的束缚,紧紧围绕建立学习型学校,促进校本研修这一核心,给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创设这样一个概念:将教师在任职学校建设成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学习团体。这一概念有三层含意:一是应该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21世纪,人类已悄然步入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教育的教师,应该率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为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为他们进入教师行业奠定基础,他们的大部分才能是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就是要强化把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使学校既是教学机构,又是教师学习的共同体。第二层做含意是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决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学校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有意识的促进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第三层含意是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尽可能地了教师提供学习时间、学习资料、学习设施,建立鼓励学习机制和运用学习结果的平台,使每位教师都有学习的动力,都能在学习中为断完善自己。这三层含意共同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实际上是挖掘或者说强化了学校的另一种功能,即教师继续教育的功能。这个概念,目前已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基层学校的广泛认同。
(二)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标准
概念只是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做了质的规定,要在实践中组织实施,还必须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主要框架,让基层学校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于是,我们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参考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参考标准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管理两个方面体现的。
1.专业发展程度
——具有合格学历并逐步提高学历层次;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
——有较宽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其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有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及其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有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任务的能力;
——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同行及社会认可。
2.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管理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管理工作,有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有健全的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并很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部门的统一培训,积极开展校培训和校本教研,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创新,教研有成果;
——每年有一定的资金用在教师专业培训上,尽可能为教师学习创造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音像、图书资料等);
——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积极性;
——认真执行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定期检查填写情况,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现象;——在某些学科培训方面有特色,能作为教师培训基地,对其它学校教师培训起辐射作用。——各级骨干教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典型,有先进事例。
(三)创设有利“工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1.检评机制
市里规定的“工程”目标是,经过五年(2003年—2008年)时间,将全市5%的学校建设成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50%的学校建成县(市)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每年各县(市)区通过检评先选出当年的县区级教师发展型学校,再选出最优秀的两所学校上报市里,由市教育局和市继续教育办组织检查组到县(市)区上报学校检评。然后评出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每年20多所)这个检评是很正规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检评指标体系和检评方法,逐项对照检查。此外,我们还对没有上报市里检查的学校进行抽查,了解“工程”的普及情况。最后,检评结果列入各县(市)区督导评估体系。
这种检评机制对于“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县(市)区和基层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2.激励机制
市教育局对每年评出的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颂发牌匾,并给予物质奖励。2004年,为每个市级教师发展型学校发了一个笔记本电脑,花了近30万元。此外,在其它师培工作中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实行倾斜政策,例如,这次骨干教师调整,规定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申报名额。
三、“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的过程指导
为使“工程”健康、有序、有实效的进行,我们还注意了对实施过程的指导。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1.认真部署,广泛宣传。
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对各县(市)区主管理领导和进修学校主管理领导进行“工程”意义的讲解和工作布置。二是直接到各县(市)区,为基层学校校级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做专题辅导,讲清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怎样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干部认识到位,才能有效的组织实施“工程”。三是在全市教师内部学习资料上向广大教师宣传工程的实质及要求。号召广大教师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市教育局和市继教办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修调查研究,一是了解基层学校对“工程”的反映,二是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主义的问题,重形式,搞花架子,不得实质,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就及时指正,使其得到纠正。再如,我们发现学校中教师参与工程的程度不同,很不平衡,有部分教师在应付。我们就同校领导商量,找出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工程”的积极性的措施。
3.树立典型,交流研讨。
为使“工程”实施提到更高的层次,我们有意识的树立了几个“工程”实施比较好,有创新的典型学校,利用开研讨论,现场会等形式,宣传他们工作精神和好的做法,带动其它学校。
2003年11月,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市第五中学召开了第一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研讨会,市五中学、南关一○三中学、一汽七校分别介绍了经验,展示了反映他们建设过程的材料,为全市“工程”实施起到引路作用。市教育局主管领导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几个问题》为题,对“工程”的开展提出了进一步的部署和要求。
2004年9月,我们在一○三中学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总结表彰大会,对2003年评出的23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进行了表彰。其中9所学校展示了他们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过程中的一些亮点、特点。同时还都发了一本名为《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的资料,经验汇编》。全市负责师培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基层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就下一步如何深入实施“工程”做了重要讲话。
通过上述活动,使我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四、“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我们认为,这项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全员性,它不是抓几所点校,而是使长春市所有的中小学校和教师都参加到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建设中来,都在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得到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同,工程实施已初见成效。最重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和每位教师都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学校通过制定规划和计划,第一次对怎样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科学的思考,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措施。有的学校还把本校教师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对自己现有专业水平的认识,找出优势和不足;二是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三是制定达到目标的措施等。有了这些规划和计划,与以前那种朦胧的自发状态相比是一种进步。
2.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专业发展档案袋。这是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一个统一要求。档案袋的建立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是能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经常整理充实能使教师不断反思过去,设计未来;二是能展示教师的教研、科研、教学成果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三是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学校可以通过档案袋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参加培训、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制定学校的专业发展计划。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内容丰富、有创意的专业发展档案袋。教师们开动脑筋,结合自己实际开辟了许多新栏目,如个人形象设计、光荣榜、教海拾贝、教苑哲思、真情告白、探索空间、真我风采、自学书屋、乘风破浪、温馨评语、丰收园林、教师忌语、心情日记、情感传递、课余收集等等,这些栏目反映了教师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现实意义的深刻理解。
3.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校本学习是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核心内容。为了较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各基层学校除了采取常规的专题讲座式的学习形式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如举办教师专题论坛、办业余学习班、建立校内微型学习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做专业知识集锦、通过教研活动学习、以考促学和鼓励教师自修等等。这些多样的学习形式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学校的学习空气渐浓,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正在形成。
4.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意识地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同课程改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新课程理论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把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培训目的,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共同服务于课题改革,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实现。此外,许多学校还建立了鼓励学习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形成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动力,在学校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为教师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尽可能为教师学习提供物质条件。总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各种要求,正在成为干部、教师们的自觉行动。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体现着对教师、学校、教育的重新理解,它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更新与创造。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大干部、教师在实施工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智慧,定会使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达到预期目的,从而促进校本研修制度和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开发学校功能 成就教师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渐入佳境
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已基本完成以数量扩充、硬件建设为特征的外延发展,正进入以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发展阶段,教师队伍提升成为与客观教育物质条件相匹配,与主观教育理念相适应,与实现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相融合的题中之义。 教师师德、师能的全面优化,基础在学校。浦东新区决定采取以“自培”为主,以“学校”为阵地,以“集体”组团的策略,通过建立“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其创建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此,新区于2006年初启动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申报与评审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与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申报与评审,与其说是一项师资培训的业务工作,倒不如说是一项专业发展的开创性探索;它的过程远比结果来得更有实在意义。我们在这里予以展示,敬请关注。 有序推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浦东新区由点到面,激发各校积极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全民皆兵” 五大机制入手 浦东新区社发局专门发文,在全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从五大机制入手,即通过教师的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从而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共同发展。 建设目标清晰 (一)浦东新区计划到2010年,建成20所左右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6年至2007年为第一轮评审,将建成10所左右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9年至2010年为第二轮评审,再建成10所左右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二)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新途径,为浦东新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筑新区教育人才高地。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善自己的实践,形成研究与教、学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建设任务明确 1、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项目或科研教研课题,通过实验项目与教育科研将教师教育改革与学校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 2、发挥经验辐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有较强优势或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并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将本校的优势或特色辐射到其他学校,去影响、指导其他学校的教师发展。 3、开展“结对帮扶”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与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相对薄弱的学校结对,在理念、学校管理与规划、实验与科研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每年派出5%的教师深入到这些学校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为提高全区基础教育质量作贡献。 4、提供实践基地和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和研究基地,为大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类课程资源。 滚动与退出机制规范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为三年一轮,三年届满由学校提交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社会发展局根据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组织专家进行复评,根据复评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授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铜牌。三年届满不提出评估申请者,视作自动退出,社会发展局将收回原来授予的铜牌。社会发展局每三年集中向社会公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变动情况。 两轮评估实实在在 受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托,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组织专家于2007年1月4日至2007年1月9日,对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和上海市实验学校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现场评估试评估,又于2007年4月27日至2007年6月19日,对洋泾中学、高桥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建平中学、进才中学、进才北校、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园西小学、竹园小学、东方幼儿园、南门幼儿园11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现场评估。评估期间,专家与校方领导进行了互动信息交流,与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共计250人次,分别召开教研组长和学生座谈会13个和11个,进行学生问卷1100份和教师问卷878份,随堂听课82节,查阅有关资料。专家们对照“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指标”以及有关文件,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评估。
提供示范:形成教师发展专业学校鲜明特色 首批认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探索过程中方显“英雄本色” 建平中学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把关教师评聘 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规范管理流程(把教师引进机制纳入学校ISO9001度量管理体质之中),用程序控制的办法把好师资入口,保证学校师资质量。 学校既按照有关人事政策实施人事聘用管理,同时,也根据学校的实际,积极创新。每年,学校都通过岗位公示、竞聘上岗,形成相关的学校岗位聘任机制。岗位设置要求明确,职责清晰。同时,学校还通过“首席教师”、“特约研究员”以及“低评高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发展积极性。实现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 学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同样将教师考评纳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监控。同时也通过教代会对教师考评实施监督。学校的教师考评,分为网络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议、部门评议以及教代会总评等程序,提高了教师考评的透明度、公正性,使教师考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点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操作办法相结合,保证高水平建设教师队伍。 华东师大二附中 激活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组织、管理。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学校发展规划》、《华东师大二附中办学章程》、《华东师大二附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华东师大二附中教师师德条例》、《关于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的若干规定》、《关于首席教师制度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骨干教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制度的实施办法》、《华东师大二附中教职工奖励条例》、《华东师大二附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华东师大二附中“十五”校本自培方案》《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制度及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完善管理方法,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有重点地抓,并抓出实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操作模式。 学校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机制,来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价值取向。首创“首席教师”制度,让首席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鼓励和激励学校知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核心和领军作用,为创建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名师提供制度和机制保证。学校还实施了“骨干教师制度”、“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制度”。 点评:制度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 进才中学 探索模式、途径:教师专业发展三项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科学的、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途径和方法,积极主动的依据学校自身所具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发展关键因素。学校一直坚持切实开展教师队伍三项建设。以提高师德为中心的思想建设,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制度。以提高教能为中心的业务建设,校内培训分为三条线:第一条是,学校以“课程教材改革目标和方案”为主要内容,通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和每学期一次的素质教育周活动进行培训;第二条是,教研室以“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对必修课、选修课、自主设计课的内容、要求、教法进行研究;第三条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通过示范课、研究课的教学实践、研究,使教师形成适应课程教材改革需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同时,以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中心的组织建设。 点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科学课题,需要科学探索。 上海市实验学校 自评、互评: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深入,每学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力图构建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框架,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对教师评价、教师电子档案量化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与之相应,学校将努力利用校本培训优势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学校也在考虑利用网络学习、教研组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师的评价。 每一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都是迈开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为了让他们对教师生涯的每一天都能留下清晰的印记,学校专门开辟了上实博客,新教师可以在记录教学随想、听课心得、读书笔记、采访个案等等,带教老师可以随时传道授业解惑,其他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教师们也可以上去与新教师交流谈心,校长每周都会到博客与青年教师沟通留言,进行鼓励、建议和指点,令青年教师甚为感动。 点评:多元、完善的评价方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 福山外国语小学 培训计划:覆盖全校各类人员 学校目前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专业培训机制和培训机构,每学期按计划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对从行政人员、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一般教师到新教师、新进校的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人员都有专门的培训要求和培训计划。各种培训之前,有关部门会发出征询表,表格上将培训的主题、要求、过程等信息详细列出,并且请受训者提出自己对培训的需求。收到表格后,有关部门据此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之后,培训者会收集各种形式的反馈意见,并且做好跟踪记录,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并为下一次培训做好前期准备。 在培训中,该校坚持因人施训,分层落实,全员提高的原则。在面上,通过狠抓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加强校本培训,在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下功夫。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以老带新,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机制、宽松的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定期开展“形象教师评比”、“责任杯教学竞赛”、“师德演讲”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 点评:全员培训,这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 竹园小学 “教师职级评审”:搭设台阶促成长 为鼓励教师岗位成才,创新工作,学校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教师历史与现实的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从挖掘教师教育教学潜能,拓宽发展渠道的角度出发,建立与现代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又符合学校用人特点的新的校内岗位职级评审机制,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使学校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教师岗位职级评审不受教师原技术等级资格的限制,共分三等八级,合格教师:一级、二级;胜任教师:一级、二级、三级;特色教师:一级、二级、三级。评审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先由教师本人对照标准提出相应的职级,再由学科评审组评议,提出建议后提交给学校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最后公示反馈。 同时,学校为骨干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实行带薪休学术假制度,让优秀骨干教师带薪享受学术休假,分批参加国内外考察与培训,开阔教师眼界,走出教育狭隘的视野,逐步成长为有一定理论修养的特色教师。 点评:提出要求与提供成才条件,是教师专业发展平行的两件事。 南门幼儿园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反思发展轨迹 作为浦东新区唯一一所位于郊区的上海市示范园,南门幼儿园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激活自主发展的内驱,明确个体发展目标,将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园方支持融为一体,并尝试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通过记录个体实践和发展的轨迹,积淀过程性的成长经验,推助教师自主、有个性地成长。 首先,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是“档案”的重心。教师根据园发展规划愿景、目标,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计划,提出自身在专业思想、专业能力等方面发展目标、准备采取的措施、需要同伴和领导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等。其次,激励教师“扬长补短”,自我完善。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等过程性的资料都是十分宝贵的档案内容。再次,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不以统一标准考核教师,而是围绕教师自主发展目标,通过日常教学听评、档案袋分析、阶段评价等定期了解教师发展情况,并从“值得肯定和发扬之处”、“需要改进和发展之处”两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此引导、激励教师,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点评:采用有效的载体,有利于将教师专业发展落到实处,写在明处。 东方幼儿园 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内动力 该园通过教代会,设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方案,按教育教学的成绩与贡献大小,由专业评委会进行考评,定出每个教师的结构工资,以资鼓励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了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该园建立了一系列保障体系,制定了多元的教师专业培训计划、园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等,注重博采众长,强调教师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个体潜能在互动中的萌发等。构建多级多层次的保障网络,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如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奖励,班长制奖励、专业项目考核奖、科研成果奖、教学评优奖、学历进修奖励等,并派送优秀教师出国考察和进修。同时还倡导自我学习,设立了专业书籍专项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自行购买专业书籍,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历和业务进修。 点评:奖励是对教师付出的尊重,也是激励机制的运行。 名词简释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指在原中小学建制内,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采取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与中小学合作,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校形式。其对中小学功能进行拓展,既为教师职前提供示范性教育,更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继续发展教育,帮助广大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使其清晰意识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本版提示 8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首批“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2007年9月20日,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命名8所学校为首批“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它们是:上海市建平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 用学校整体优势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用运作制度优势完善教师发展制度
柳河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
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2013)》(吉教师字〔2009〕16号)的相关任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及《通化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通知要求,为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丰富教育实践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现就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本含义。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指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每个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校长,教师是学员。简单地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质,就是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氛围,具有自主提高教师素质的能力,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产生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的动力,主动、自觉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建立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建设能应对挑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弊端,将教师专业发展牢固建立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学校教学需要两者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改革潮流的冲击,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
(一)基本原则
教师自我发展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核心与统筹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校本研修为主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二)基本内容
1.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文化素养的评价和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现象,建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制定发展规划。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教务处、科研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要拓展职能,确定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学校要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年度和中长期专业发展目标。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对教师岗位学历的要求,促进教师“学用一致”;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引领教师在实践反思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制定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努力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
6.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为主导,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通过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7.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课题研究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8.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建立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发展,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9.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采取文本和电子相结合的动态方式;档案内容要能体现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及总结、专业发展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
10.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载体。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师资交流协作,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合作交流、专家报告会、示范课等多种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应从解决认识问题切入。
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是校长的责任,是工作任务,必须完成。
2、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不能等同于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目标是把中小学校建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形成自主研修的氛围。与校本研修有本质的不同,不是简单的换个名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校本研修的区别与联系
项 目 |
校本研修 |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性 质 |
形式与途径 |
环境与组织 |
特 征 |
基于学校的活动形式 |
基于学校,高于学校的系统工程 |
目 标 |
具体问题的解决
和能力的提升 |
打造学习型组织
形成学习氛围 |
对 像 |
本校教师个体体 |
学校和教师整体 |
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想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进行评价,不能单纯追求数量的达标,否则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是低层次的,仅仅停留在校本研修层面,结果是做成夹生饭。
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措施 。
全县中小学要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以校为单位建设。
(一)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长负责制。校长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各中小学校长应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克服通常观念,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构。学校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独立建立相应处室,其它学校可挂靠到教务处,但要设专人负责。
(三)落实研修时间。学校要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要制定每周、每学期校本培训计划,保证充足的教研时间,并进行定期督促检查。
(四)落实研修经费。要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规划中,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于参加培训所需的各种费用。
(五)落实规章制度。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六)落实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学校建设的考核、评估及奖惩措施。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定期总结,查找问题,鼓励先进,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六、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要分期分批申报和建立省级、市级、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并根据考评标准及活动开展情况确定示范学校比例。
(一)基本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能够树立教师教育科学发展观,保证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学校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学校能够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相关制度,并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和显著成绩。
3.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要以示范学科建设为主,建设一支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优秀学科教师队伍。高中要有相应的具有特级教师或省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格的学科带头人;初中要有相应的具有特级教师或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格的学科带头人;小学要有相应的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或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格的学科带头人。
4.学校能够有效地与高等院校、培训、教研及电教等部门密切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技术支持。
5.学校具有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突出。
6.学校能够提供实践基地和资源。学校具有承担对本区域相应级别骨干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养培训和挂职锻炼的能力,即具有保证每期至少15—20人的食宿条件、学习场地、教研师资、图书资源及专门的管理人员。
(二)评估认定
根据上述条件,学校申请,教育局成立检查评估组,对申请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合格后,柳河县教育局对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予以命名。对条件突出的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教育局还将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进行高一级别的示范学校认定。
七、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一)柳河县教育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统筹规划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具体任务是:
1.制定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总体方案,协调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2.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估。柳河县教育局将根据通化市制定的量化考评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进行专项督导,同时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列入教育督导与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
(二)柳河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总校,承担我县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等工作。具体任务是:
1.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情况,及时研究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总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经验,并积极组织开展全县范围的经验推介活动。
(三)教研、电教等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全县各中小学要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0一二年六月四日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徐水县教育局
为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徐水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抓住“一个关键”,打造“两个阵地”,构建“三级平台”,强化“四个到位”,做到“五个结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下面就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住“一个关键”,为教师专业发展引路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着力培养出一批国家、省、市、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县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教师年龄急剧老化,制约了教师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相应出现断层;薄弱学科教师严重短缺,极大影响了专业课的开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的岗位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乙级以上仅为2978人,不足专任教师的70%;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学校包班现象依然存在……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教会上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全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教育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 我县牢牢把握“要想发展教育,首先发展教师”这一关键,将教师专业发展摆在促进全县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的组织、政策和经费保障。组织保障。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人事、普教、教研、计财等相关股室负责人和进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全县和本校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政策保障。教育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建省市县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阶段性建设目标,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从创建理念、阵地建设、基础保障、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督导评估工作,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列入中小学综合考评的主要指标。同时健全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和相关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着力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经费保障。为保证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规定学校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报销参训人员的培训费、资料费、交通费等费用。 二、打造“两个阵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 为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我们全力打造“两个阵地”,一是将县继续教育管理中心打造成全县教师专业发展的“总阵地”。二是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设立“研训处”,打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2009年6月份,我县组建了全县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中心,进一步整合了教师进修学校、电大、教研室、信息股、电教站的教师培训功能,把继管中心做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总校,加强了继管中心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化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将继管中心打造成全县教师专业发展的“总阵地”,我们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教育设备。继管中心现有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微机室、语音室、小学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和符合远程教育培训要求的总装机90台的多媒体网络机房2个,藏书1.6万余册,报刊杂志六十多种,有用于教师培训及教学教研必备的专业音响资料一千三百多小时,能组织八百多人同时开展培训。为适应现代化教师培训的需求,今年又投资七十多万元新建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心理实验室等专业教室,满足了现阶段教师培训的需要。 我们充分发挥继管中心教师教育功能,促进了全县教师专业发展。一是上挂下联。加大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与交流。分别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及北京市各区教育学院等全国各地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高校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请高校教师来我县指导,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二是专家引领。先后聘请了北京第十一学校原校长李金初,全国著名校长卢志文,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张思明,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树珍,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金传福,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田宝军和省市教科研所领导及教研员等三十多位全国、省市著名教育专家来我县进行培训。三是自主培训。立足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按照“教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性较广的菜单式岗位培训。先后开展了以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四是合作交流。先后组织了六百多名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分别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辽宁盘锦、河南永威等地参观学习。2010年共开展了各级各类培训五十多场次,培训校长、教师达1.2万多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仅开阔了校长教师队伍的眼界,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 各学校充分发挥研训室的研究和培训“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活动。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定期举办由校长主讲的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由骨干教师进行的二级辅导培训。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了学校“首席学科教师”评选活动,由首席学科教师负责本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课题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组织。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载体,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合作交流、专家报告会、示范课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三、构建“三级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台 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我县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三级平台”,即学校平台、乡镇平台、县级平台。学校平台:全县184所中小学、幼儿园挂牌建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科学合理确定学校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乡镇平台:每个乡镇分别确定一所初中、小学、幼儿园作为本乡镇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提供必要的住宿、生活、学习条件,保证接待能力不少于5人,承担本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观摩、学习、挂职锻炼、教学交流任务。县级平台: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将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科专业有特长的徐水二中、徐水小学、县幼儿园作为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全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践基地,承担全县同一学段教师培养、锻炼任务。为薄弱学校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住宿、生活、学习条件,保证接待能力不少10人。 我们充分发挥三级平台的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才能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今年我们通过开展“城乡牵手”活动,分6期共安排了四百多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徐水二中、徐水小学、县幼儿园三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全方面、深层次、重体验的观摩学习。与此同时,以上三所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也派出部分骨干教师到教师专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双向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三所学校与全县各乡镇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不仅促进了基层薄弱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强化“四个到位”,为教师专业发展定位 我们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四个到位”,明确规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具备的标准和条件,使各学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组织,使广大校长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保证政策和经费支持,全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二是管理措施到位。学校在学用一致原则基础上,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目标,重新配置学校资源,在用人制度、教师评价、教师激励、教师培训等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专业引领到位。以示范学科建设为主,建立一支能在本区域内起引领、示范作用的优秀学科教师队伍,特别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四是学历水平到位。为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学校积极为教师岗位学历进修创设条件,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岗位学历水平。 五、做到“五个结合”,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一)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只有教师和谐发展,才有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只有给予教师发展空间,教师才会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县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管理的“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成长,给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支持教师进步,推动学校和教育的大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各处室职能。教务处、研训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积极拓展空间,围绕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广泛加强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实践知识水平,不断自我反思,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提高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和持续追求,大力倡导教师职业的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四是为教师制定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努力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五是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记录每位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 (二)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相结合 我们建立健全了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充分发挥研训处、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件制作、教学研讨、专题讲座、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对口引领始终贯彻于研究过程中。通过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融入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在全县开展了“四个一”(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每学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交流意识。2009年我县被省教育厅定为“基础教育项目综合改革实验县”,先后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方法策略的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全县各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共立项课题六十多项,结题二十多项。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使用,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县特色的“自疑自探,步步提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导点拨、总结归纳、检测提升)。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和理论水平。 (三)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楼道、甬路、走廊等空间,通过开辟教师专业发展专栏、教师专业成长走廓等形式,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不断爱岗敬业、健康成长,提高了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幸福感。同时,还打造高标准的人文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学习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教师岗位学历相结合 各学校为每一位教师科学确定岗位学历提升目标,每年对在职教师岗位学历提升情况进行考核,并与教师专业技术年度考核相结合,切实督促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岗位学历水平,促进教师“学用一致”。各乡校积极为教师的岗位学历提升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每位教师进修学历要在学校进行备案登记,教师在选报专业时要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在岗位学历未达标前,不允许跨专业进修。自2009年8月以后教师提升岗位学历的,学校根据财力报销不低于10%的教师进修学历学费。 (五)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双向互动,注重发展,建立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顺利进行。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也要注重教师未来的发展,兼顾教师自身的成长,校长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各学校将教师发展状况的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价联系起来,用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激励教师更好地自主发展,并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此外我县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校长考核的范围,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作为校长奖惩的依据,提高了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认识,调动了广大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共打造县级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8所,推荐省、市级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0所,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更大贡献。
石家庄市教育局 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
实 施 意 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市直属有关学校: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更好更快地培养创新人才,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本含义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指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每个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校长,教师是学员。建立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而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和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终身教育思想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弊端,将教师专业发展牢固建立在以校为本基础上,从而实现个人发展要求和学校教学需要两者紧密结合,在学校校长领导、管理和支持下,将有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
(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改革潮流的冲击,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基本原则
教师自我发展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核心与统筹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校本研训为主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二)基本内容
1.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文化素养的评价及教师自身发展的现象,通过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的管理,提高教师岗位学历,促进教师“学用一致”;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实践知识水平,不断自我反思,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和持续追求,大力倡导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注重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制订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努力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课题研究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5.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建立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学科名师、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中小学校间要密切合作,优秀师资资源共享,促进中青年教师发展。
6.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以文本和电子两种形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年度登记册,并予以网上注册,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管理。
7.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师资交流协作,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合作交流、专家报告会、示范课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三)基本形式
按照省教育厅冀教师〔2010〕1号文件要求,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专业网站“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
四、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
(一)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有关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领导,建立各级领导管理机构,做好本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总体方案,加强督导评估,要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本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总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等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要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习模式,规范学习内容,指导和引领教科研工作,注重学习特色创新的发现和培养,成为发挥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
(三)学校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在建设过程中各校要做到:一是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独立建立研修处,其他学校可挂靠到教务处,要设专人(研修员)负责。二是要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鼓励教师外出进修。要制定每周、每学期校本培训计划,保证充足的教研时间,并进行定期的督促检查。三是要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列入到年度工作规划中,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于参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四是要根据本学校实际,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五是要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考核、评估机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定期总结,查找问题,鼓励先进,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五、典型引路 全面发展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有关学校要依据河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河北省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冀教师〔2009〕46号)精神,全面创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教育局将开展省、市两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命名一批市级示范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择优申报省级示范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具体申报时间及评估事宜另行通知。
二〇一〇年三月九日
(资料来源:学院科研处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