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恩权
松原市教育学院网刊特约通讯员 钟小平
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接到了市教育学院网刊编辑部的电话,编辑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去采访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松原市实验高中的王恩权老师,并给我简单介绍了王老师的一些自然情况。我特别兴奋,深表荣幸,马上应允。特别感谢学院网刊编辑部老师的信任,给我我一个近距离接触名师、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只是忐忑,自己能否把王老师的事迹全面地展现给网刊读者。
第二天下午我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王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在我的敲门声后,伴随着一句浑厚的“请进”,温和朴素年近六十的王老师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一见面,陌生感荡然无存。一个下午,我提问着、倾听着、记录着、赞叹着、共鸣着。走出王老师的工作室,我心里高兴地说,真是不虚此行!
名校毕业底蕴厚 潜心教育素质高
王恩权,男,1955年生人,1982年1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北师大数学系,现为松原市实验高中数学教师。
王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孜孜以求,从1989年开始初等数学及其教学研究,现已发表论文四百余篇,计四十多万字。其中有初等数学新定理、新公式六十多个。教研论文包括:解题方法研究,解题策略研究,学习方法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数学竞赛研究,高考试题研究和高考命题方向研究等各个方面。通过持之以恒的默默耕耘,王老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成绩: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三等奖;吉林省优秀课获一等奖;课题“三思维模式教学法”获吉林省教科院发的“刘行杯”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并获松原市科委的科技进步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曾为松原市高中数学教师做了“高考试题分析”专题报告;曾为“吉林省人教社高中新课程教材跟进培训”作《谈与备课有关的几个问题》专题报告;曾为吉林省高中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的课分别获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比赛二等奖和东北地区一等奖。
伴随着骄人的成绩,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教育部A版教材优秀实验教师、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吉林省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界理事会理事、松原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职业规划明方向 教研结合促发展
王老师数不胜数的荣誉和丰厚的工作业绩让我惊叹,但和王老师交谈过后又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听着王老师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的工作历程,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许多同事的影子,但是王老师的理性思考、科学规划、坚持不懈与无私奉献又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王老师给我讲述了一个带给他深深启迪的故事:一位日本多次获得大赛冠军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回答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在每一次比赛之前都要提前熟悉比赛路线,并且我把全程分成一段一段的,每一段的终点记下一个标志物。比如第一段终点是一颗大树,第二段终点是一座高楼,依次这样下去。当我正式比赛的时候,我首先向第一个终点跑去,全力以赴,等到了第一个终点后,我再向第二个终点冲刺,还是全力以赴,就这样直到终点,我就成功了”。
王老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历程,也应该象这位马拉松运动员一样。首先要有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是要奋斗几十年的规划。然后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特长、优势、潜在能力与不足,扬长避短,从自己的优势方面入手,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过不懈努力可以实现的一个个中、短期阶段性目标。当所有的阶段性目标都实现了,就可能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奋斗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王老师的名师之路吧!
一.一个事件初步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王老师是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的当年,考入东北师大数学系的。入学后数学系为学生们请来了师大校友特级教师朱维伦,给学生们讲了他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和大部分研究成果,并上了一节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数学观摩展示课,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那时王老师就立志做一个像朱老师那样的好教师。可见,老师的职业水准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为师者必当时刻牢记自己任重道远!
二.参加教育工作后各阶段成长经历
参加教育工作后,王老师决心以朱老师为学习榜样,力争做一个像他那样的受人爱戴的合格教师。在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学技能和各种能力(包括解题能力,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后,王老师发现,大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中学教学时,几乎没有什么用处,有用的是学习并体会过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研究方法等,所幸这些内容自己理解、掌握的还不错。但对中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数学教学法》等知识,由于当时不知道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没有教学体会的原因,在大学基本没有认真学习过。正所谓“悲观者抱怨风向,乐观者期待转向,聪明者调整风帆”,聪明的王老师准确定位了前几年工作的主要任务,那就是补上这几个学科所欠下的旧债,认真学习研讨教育科学理论。而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能否有所突破,作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
1、前五年的工作重点是理论学习与教学体验
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补上教学理论的旧债很重要,既可以充实自己教学理论缺欠,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检验,还能对未来的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特别是针对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王老师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数学教学法》,并且学习研究了当时学校资料室的与教学有关的十几本理论书籍。这几年的理论学习,不仅为后来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丰厚的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的数学教学与研究增强了信心,是王老师后来专业成长的一个关键的阶段。
在教学方面这几年主要是教学适应性体验阶段,由于刚工作时,没有老教师带领与指导,因此,这段适应性时间显得比较长。在数学教学方面,主要是理论充电阶段和实践磨合阶段。
2、1986—1990年工作的重点是初等数学理论研究阶段
经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后,王老师也想尝试在教学研究方面做些工作,想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但是由于当时教学基本功并不过硬,缺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写出来的东西缺乏新意,更不要说对教学有指导意义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王老师觉得此时不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条件。在重新分析自己的优势时,王老师发现自己的特长是具有较强的数学研究能力(大学毕业论文中论证了李耶那方程存在极限环的两个定理,这一成果当时是领先的),因此,可考虑以初等数学研究为突破口,在论文写作方面有所作为,来增强研究的自信心。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当时全国共有三十种中学数学期刊,只有四种期刊每期各刊登二、三篇初等数学研究论文,虽然发表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成果足够好,还是可能发表的。王老师自费订阅了《数学通讯》,《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和《中学数学月刊》等刊登初等数学研究成果方面的中学数学期刊。王老师认真研读这几本期刊上有关初等数学成果,并试着对其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后,这样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在阅读“无理数表示成连分数的几个公式”一文后,王老师发现该文中得到的公式涉及到的知识是初等数论,而他当时对初等数论并不太生疏,该文的两个公式从形式上看很相似,且结构也大体相同。他对这两个公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把这两个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并进行了推广,撰写成《也谈无理数表成连分数》, 发表在《数学通讯》,1989年第6期上。后来王老师革新了该文的研究方法,得到《无理数表示成连分数的几个结论》,发表在《安顺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上。再后来王老师又对该文成果做逆向研究,发现几个新结论,撰写成《求一类无限连分数表示的无理数》,发表在《东疆学刊》(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3—4期合刊上。至今王老师已发表初等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三十多篇,获得新定理、新公式六十多个,现已被《中学生学习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月刊》等十多家编辑部聘为特约编辑。初等数学的研究,看似与中学数学教学关系不大,这样的研究对中学数学教学是否必要?经过实践检验,王老师认为对于他个人的发展,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理由如下:首先,可以更新知识视野,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传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居高临下审视所教内容,不仅能够正确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能体现执教者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内容独到的见解,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其次,研究性成果具有后时代的有用性。有些初等数学成果,在当时可能是研究性成果,但是,过一定时间后,就可能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比如在1991年首次出现在《数学通讯》上的等差、等比数阵问题,现在已经出现在高三的各种复习资料上,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应该解决的数学问题了。第三,初等数学研究有利于自身各种能力的提高。
3、1991—2002年工作的重点是教学研究
王老师通过初等数学研究实践后发现,这样的研究对于教学规律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有所启示的。因此王老师重新确定从归纳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及指导学习方法为突破口,进行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教学研究上有所收获。相继有论文:“裂项法求函数 最值”,“两道有用的三角习题的应用”和“抓中心公式进行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教学”等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成功开始了教学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带领课题组开始了课题“三思维模式教学法”(1991年—1996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经过六年的实验,课题取得圆满成功,该课题通过松原市和吉林省两级科委组织的项目验收会,受到与会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该课题还获得松原市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和吉林省教科院颁发的首届吉林省“刘行杯”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该课题成果还发表在《数学教学》(华东师大)上。在这一时段,王老师认为是教学与研究工作相对成熟阶段。课题的实验成功,不仅使王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使他达成专业发展规划的信心大增。同时王老师还进行了编拟试题,数学竞赛,高考命题等多方面研究,也有很多新成果发表。王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业务比赛,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如:执教的市级公开课“割补法的应用”,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执教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在吉林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999年成为吉林省骨干教师、1999年成为吉林省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特级教师、2002成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2008年成为教育部A版教材优秀实验教师、2011年成为吉林省“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2年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骨干、2012被吉林省教育厅聘为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4.2003—2011年工作的重点是坚持教学实践反思和培养青年教师
每个教学成长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本人的努力和社会、学校及同事的大力支持。因此,王老师把自己每一次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提炼出成功的教学思想:“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全面发展”,并指导、带动青年教师更好、更快、更便捷的专业化成长。比如:在2003年带领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时,王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意识的传授给给他们,并重点把自己教学研究的体会,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他们。比如:撰写论文时,先让他们看论文怎么写?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课题?为什么要这样论述?这篇论文对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经过几年这样的磨练,有位老师现在已经发表论文六十多篇,独立承担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一个已经结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真正的松原市名师,还被王老师聘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2005年由王老师指导的课“三垂线定理”获东北三省优秀课一等奖、2012年指导工作室成员的课,在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中获二等奖、2007年参加吉林省高中学业考试命题工作、2008年在吉林省第六届高中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中被聘为数学学科评委、2012年在“吉林省人教社高中新课程教材跟进培训”活动中,作了题为“谈与备课有关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2004年至今为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5.2012年以后的重点工作是全力抓好名师工作室工作,力争使工作室成员再上一个台阶。
在2012年被聘为吉林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后,王老师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工作室的工作关系到十五个成员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加倍努力工作。王老师认真地与每位成员制定、修改与完善他们的三年专业发展计划,与成员一起分析他们的优势与不足,找到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并检查、督促他们工作落实情况,力争使每个成员尽快突破瓶颈,向更高阶段发展。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工作室建设,近六十岁的王老师还在2012年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的培训项目,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由于年龄的关系,王老师把以后的工作归结为一句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一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停留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王老师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成果,要学会“孤芳自赏”,你自己都不十分满意,是不可能被别人接受与欣赏的。
(2)教学研究不要急于求成,力争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集腋成裘,坚持持之以恒,最终不难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3)要淡泊名利思想,不要急功近利,自身专业发展达到阶段能力要求,自然会得到社会认可的。
(4)数学教学研究是很枯燥的,要学会苦中求乐,从自己的每一项突破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坚定自己必定的信心。
培育师生爱奉献 德艺双馨铸师魂
有这样一首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德。王老师在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取得傲人成果和荣誉的同时,时刻牢记自己的座右铭“名师要在极限的边缘中工作”,满腔热情、无私奉献,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刻画了一幅幅隽永的风景,可谓“德艺双馨”!
关于王老师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在此不再赘述,只简单介绍一下取得的成果:截止到2012年底,王老师指导的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做课”、“说课”、“制作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各类比赛中,获奖130多项,指导的教师发表论文近百篇,指导教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十余个,其中部分已经结题,并成功通过项目验收。
现在主要讲讲王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成功经验。王老师是位理性思考引领实践的名师,他了解当前老师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是: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得到多位长辈的关爱,有很多甚至是溺爱。由此造成孩子极端自私,听不得不同意见,经受不了挫折的客观事实,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力争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批评教育为辅。对于刚升入高中学生,首先要用一段时间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毅力状况,发展潜力等,做一次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反馈情况,在学期初跟该生研究制定本学期或学年奋斗目标,起始目标定的不易过高,要在经过努力的情况下确保能够实现。如果该阶段目标得以实现,要进行表扬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如果努力后也没有实现阶段目标,要尽量找到他的成绩并加以表扬,同时,分析没有达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力争经过奋斗能够达成下阶段奋斗目标。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成长策略,一步一个脚窝走下去,最后一定能够成功。当学生出现问题或犯错误时,采取两个“美丽泡泡”原则:即先肯定该生在某方面的至少两点成绩或某方面的优点,再转而指出其不足,要求他定期改正。这样做第一不会激化矛盾,第二学生看到老师肯定了自己的长处,是真的对自己好,就愿意改正错误了。在王老师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均取得了理想成绩:王老师辅导的学生在数学奥林匹克和各种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三十多个,其中有一个是数学小发明一等奖。
人人都期望事业成功。俗话说“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事业的成功,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问题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王老师的名师之路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无论是坚持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还是指导青年教师和培养莘莘学子,王老师都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科学规划,结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最后,我只想说八个字“科学发展,成就名师”!
【后记】
采访王老师后,我的工作热情又掀起了更高的一浪;完成王老师的事迹材料后,我的思考还在延续:王老师是我们松原教育多么优质的资源啊!王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毕竟人员有限,如何让全市乃至全省和全国的教师来资源共享、从而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呢?我个人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大力支持,如:专题讲座、经验介绍、送教下县、送教下乡、定期公开课和研讨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