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蒙古族中学 王金凯
我国古代《礼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秦之,止则节之。”可见,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比喻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过程。美国的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在《演技六讲》中对节奏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节奏是一件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的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节奏是指艺术品中的一切要有秩序、有拍节的变化。借用到教学上来,节奏是指课堂的缓急张弛,节奏艺术则是指课堂进程如何运用缓急张弛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生之间知识的授受,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传递,始终在不断的进行着。节奏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就能有效的推进或抑制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密度,智力能力训练的难度,思维活动的紧张度,教学进度的跨度,对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堂语文课四十五分钟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导入,激发兴趣,做好准备;展开,兴奋思维,扫清障碍:突破,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总结,归纳,概括。要有合理的教学行程节奏,必须善于处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合理剪裁,主次分明,详略适宜,善于运用读、讲、讨论、写说、练习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节奏是课堂节奏的主要内容。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的节奏。学生在课堂内的主要活动是思维,读、写、听说是它的外观形式。学生的课堂思维是在刺激下运行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求有效的刺激是学生的课堂思维呈高校读的节奏思维。要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思维应注意:总体趋向渐强;强刺激的层次性,包括强刺激的度变化;强、弱刺激的交替;思维形式的变化,形象与抽象,发散与聚合,求同与求异等。
至于安排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应该依据:
1.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思维、注意、意志、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节奏要经常变化,不宜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高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强,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较为稳定的节奏。
2.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裁各异,篇幅有长有短,内容深浅不一。因此,教学节奏的安排也要因文而异。长课文,内容浅,可以加快节奏,长课文短教;篇幅短,立意深,构思巧,则以放慢节奏,“紧拉慢唱” ;诗歌语言凝练,寓意丰富,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言文言简意赅,文字艰深,要求学生字字落实,所以教学节奏要缓慢,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戏剧的矛盾冲突容易掌握,教学节奏就可紧密一点。
3.教学要求的区别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新授课文与旧知识的复习在教学要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安排教学节奏时要有所差异。典型性,启示性较强,能起着举一作用的文章就应该增加时间,放慢节奏让学生精雕细琢,悉心领会。有些课文,学生能自行“反三”的,就要缩短教时,加快节奏。
4.课堂气氛和情绪的变化
教师要十分注意通过调节教学节奏,来把握课堂氛围。如果多数的学生神态惘然,思维跟不上进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就要放慢节奏,降低难度;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热情不高,就应该考虑加速节奏,或者提高难度;如果学生精神疲惫,注意涣散,教师就应该及时变换教学节奏,穿插一些生动的、有趣的内容,以使学生集中注意。
一般来说,一堂课的节奏,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粗有细,有疏有密,不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之内一定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很清楚,并且有目的性。开端要精彩激越,发展宜舒缓,高潮应迅速,结尾成紧凑。总之,课堂教学节奏以实际需要为依据,富有变化,缓急张弛交错起伏,与学生的心理形成“和谐共振” 。另外,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的快速节奏,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