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区实验中学 姜涌
1 社会适应能力定义
百度文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在社会上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并对改变做出行动的一种能力。
它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同时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2 现今中学生社会适应存在的问题
现今中学生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弊病:(1)做事独立性差,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凡事过分依赖家长。(2)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与感受,不善于与他人合作。(3)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时轻易退缩等。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得到的是物质的充分享受、社会和学校的关爱、家庭的呵护备至;失去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的“自我中心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孙德仁在《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并由于性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促进个性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已迫在眉睫。
3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社会适应不再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陪衬、附属,而是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突现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体育课程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更直接、主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例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突变、角色和角色转换、赞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等等,从而不断增强自我意识、规范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这就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3.1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能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互相之间的距离,进行互相沟通。体育教学能够改变、调整、强化人际交往。例如舞蹈、球类比赛等都要通过互相的配合及接触,并在运动中表现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类似的兴趣爱好,为进一步的互相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3.2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合作的心理品质不可能通过讲座和讨论形成,合作需要通过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的合作会使活动更为有效,因为团体要获得成功,团体成员就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能力。
3.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体育运动中,时时处处充满着竞争。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如长跑到达“极点”时,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必须讲究良好的体育道德,取胜主要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来达到。通过体育活动的竞争来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竞争意识,为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投身于激烈竞争的社会,做好思想上应变准备。
3.4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努力进取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既要接受来自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可以进行自我意识的调整,更加积极、自觉参与,以达到体质增强和技能提高的目标,这也是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形成过程。在体育运动中,反复持续的努力,人们会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克服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例如,为了完成一定难度的体操动作,必须重复扎实地身体练习,加上内容与方法的改善,坚持努力下去,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同时培养了顽强、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
3.5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参加体育活动需要较强的自发性和反复进行练习的耐心,所以对个性的影响很大。国外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幼小时期所获得的户外游戏的经验,长大以后能够促使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勇敢、灵敏以及竞争等品质,与同济群体相比,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并使之成为其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他们的体力与技能是十分明显的。由此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和满足感,以及来自伙伴的赞扬和肯定,更可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 体育教学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采取的措施
4.1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在快乐、平等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尤其要认真对待后进生,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4.2 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把班级划分成几个小集体,尽可能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别,强调团结、友爱、互助、互谅的水平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3 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设立“小老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发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有亲切的归宿感,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4 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例如演讲、体育项目展示和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最自信的一面展示出来,能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体育竞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