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
——宁江区“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近几年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课改典校,吸引全国各地的学校慕名前往参观学习,有些学校不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再研究,更没有进行校本再度改革和升华,盲目跟风,这种“拿来主义”思想注定大部分学校的效仿是失败的,导致多数老师越来越不会上课了。究其原因,是效仿者没有认清典校的成功之本。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其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到底怎样培养,从短暂的学习参观中是“看”不来的,必须切实地研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行。我区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已经逐渐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我们认为“以学论教”才是新课改的主要方向,怎样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才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求知而言,“教”是手段,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教”是目的,只有按学生的学去“教”,才能够达到“不教”学生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才能全面落实。只有尊重教育规律,掌握学习规律,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基于此认识,根据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用了五年时间研究总结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
回顾几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前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立足校本,聚焦课堂,引领广大教师行走在“高效”教研的路上,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新模式,取得了切实可行的初级成果。
2008年,正值我区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六年,面对新课程改革取得的诸多成绩,我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把视角定格在成绩背后深深的忧思。经历深入地调研、听课,针对课堂中的低效甚至无效环节,提出了《高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大课题。在鲁兵校长的带领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提出申请,子课题“中小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立项,并于2009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
根据方案的部署,课题首先在我区实验小学和新城中学两所基地学校展开,课题组在参与校本教研的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理论引领、教师培训、专题学习、观课议课、磨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起色和变化,但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010年4月27日,小学部在大洼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为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启思和灵感。活动中有三节语文课,都是同一板块中的古诗词教学,三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大体相同,基本分五步骤进行:读懂诗题、读通诗句、理解诗意、品味诗情和背诵古诗。回来后鲁兵校长、籍桂华副校长和两位语文教研员进行了反思研讨: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是分板块编写的,其中古诗词这一板块连续编排三首七言绝句。同一体裁,它们必然有同一属性,教学中就必然能找到同一规律。如果按照同一体系整体设计,效果肯定会更好。按照这一初衷,开始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工作。最初设计的思路是:把这三节课进行整体设计,第一节教方法,第二节强化方法,第三节自学指导。第一节,老师按上述五步骤讲解学习古诗词,第二节,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古诗词的五个步骤,最后一节,回顾这五步骤,然后模仿自学。此次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他们确立了以学习策略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高效课堂的新的教研思路。“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初具雏形。
为了更好地研读教材,寻找规律,发现策略,鲁兵校长要求教研员反复通读学科全套教材,在不断重温教材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能用知识树或框架图的方法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发现并探究同类知识的教法和学法。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长春版教材虽然按主题编排板块,但选文的体裁仍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一体裁的文章在同一学段、同一册教材出现多篇,同一文体在表达、语言、写法等方面又存有共性,根据这一发现,又开始了新的尝试研究,即先将课文按体裁进行分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按照体裁的不同,大体将选文分为“写景类”“写人类”“写事类”“说明文”“名著节选”“童话寓言”“诗歌类”“幽默”等几个类别,再根据同一体裁文章的共性特点、学段特点及课标要求,来探究不同文体的阅读图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图式进行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读教材、上课、观课、研讨、反思,经过反复修正提炼,“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其间,2011年5月18日,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在准备课例《野荷塘》的过程中,鲁兵校长带领教研员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总结,不断修正,多次磨课,终于悟出写景文章图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即小学语文写景文章的图式——①阅读文字明事物 ②抓住特点想画面 ③联系画面谈感受 ④情景相融创意境。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多个环节讲解这个图式,让同学们感知这个图式的运用过程,然后通过各种训练环节强化图式,促进了学生对图式的吸收和内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按照这个图式自学同一体裁的写景文章,这就是图式的迁移。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策略教学应遵循“讲策略、强化策略、内化策略和活化策略”的程序和原则。这次活动标志着我区“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省内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高效课堂的研究工作又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
为了验证和完善我们的研究,鲁兵校长多次与名师对话,与资深学者探究,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个以“一讲三化”策略教学为切入点的高效性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明晰起来,最终衍生形成了现行的“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一讲”,即讲解策略;“三化”,即强化策略、内化策略、活化策略。(在此不做详细解读)
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元昌教授对我区的教研工作特别关注,主动来我区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并围绕“高效课堂”进行了主题教研的培训和讲座,自此,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策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着眼点和生长点,主题教研便成为了“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途径。
“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无非就是想看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美好愿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它给我区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广大教师由传统的“教学”走上了“教学生学”的本真之路;教师的教材观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广大教师由“教教材”走上了“用教材教”的创新之路;教师的方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走上了践行“一讲三化策略教学” 的探索之路。
2011年10月,“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课题组的负责人王增昌教授代表中国教学学会亲自到会,进行结题工作。专家组通过各项验收,对本课题做了权威鉴定,鉴定组认为:该项研究选题方向正确,实施过程规范,方法科学,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课题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推广价值。
2012年1月,鲁兵校长亲自撰写了《“教”是为了“不教”》一文,文章详细解读了我区“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和操作流程,该文在《中国教育学刊》投稿后很快被发表。《中国教育学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影响力极大。此文的发表不仅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更扩大了我们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8月,《语文建设》杂志的社长王旭明(原教育部教育发言人),看到此篇文章后,对这一研究非常感兴趣,责成他的编辑与鲁兵校长联系,要求转载这篇文章。修改后的《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一讲三化”模式研究》很快发表,随后又陆续发表了该校的多篇文章,详实报到了我区小学语文研究的过程和阶段成果。《语文建设》也是教育部主办的不收费的国家级核心期刊,能够在全国基础教育的核心期刊上大篇幅、系列报道我区的研究成果,既是我区教研人员的骄傲,更展示了我区教研水平的前瞻性和教育智慧,也坚定了我们要将此项研究深化推广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推广“一讲三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鲁兵校长带领全体教研员在精心策划、反复推敲、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写了《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探索》一书,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一讲三化教学模式的缘起、研究过程及操作程序,为我区广大教师全面运用此模式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这本书凝聚了所有教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非常具有科研价值。“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从创建走向成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探索过程。五年来我们一时也没有停歇,一直是执着的行者,坚守着……
教研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给每个教研人员带来了“实惠”,它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每名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鲁兵校长作为研究的带头人和领头雁,他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惠人”。在2013年松原市首批高级专家评选中光荣入选,尽管这次评选的过程非常严谨,对上报材料把关极其严格,鲁兵校长凭借敢想敢做的实干精神及丰厚的研究成果,力挫群雄,在全市各行各业评选出的30名专家中崭露头角。同年,在全省第四届教学成果评选中,鲁兵校长凭借《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探索》一书申报,被评为二等奖。
成绩和荣誉只属于过去,今天,我们仍在继续深化,完善,补充,修定着“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我们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实、厚重。鲁兵校长常说:“每一名教研员,应有一双慧眼,学会观察课堂,发现问题,更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一道一道程序,即图式,再按照“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模式”去培训教师,然后由教师应用于课堂……”在鲁兵校长的带动下,每名教研人员都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一讲三化策略教学”之花,当这些教研花朵遍地开放之时,我们所期待的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理想课堂便会轻松实现,我们静待芬芳满园的那一天!
2014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