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中学 徐国营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期望,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种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以中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要有思想性、教育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针对要考试的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其它项目的训练和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差的结果。那么,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陶冶美的情操。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 ,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拓宽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1、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学科的共同主题。体育学科与爱国主义更是分不开的,哪一个运动健儿不是一心想着为国争光、为国争冠。我们中学生,更要从小做起,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将来为报效祖国做出贡献。
2、体育与集体主义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活动,经常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在学校开运动会,班级的单项比赛,早操、课间操评比,这些方法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竞赛能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评比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影响整个集体。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
3、体育与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的特点是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抒发情感、道德风尚,能表现出自己的个人行为。在体育锻炼中,能培养出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比赛中,要想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根据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
首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中长跑、越野赛等活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游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觉遵守规则的品质;障碍跑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引用伟人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创造佳绩来启发后人。
其次,体育教学要求要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各项运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个人成绩影响集体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体育存在着豪迈、奔放、庄重之美。尤其是在舞蹈、韵律操、健美操、三军仪仗队方面,美的表现力更为直接。
四、寓德育与群体活动之中
《新课程标准》对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自身的行为、修养、精神面貌过关的前提下,才能把你自身的寓生之德传递给学生。学校群体活动有早间操、体育课、运动会和课外活动等,这些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我们学校每年春秋季节开展越野赛,五、四节目时,表演队列、广播操比赛等。这些,都是我校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树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手段。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
总之,育人是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