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中学 唐艳萍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常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这些特殊的社会情境进行研究、讨论,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事实上,在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潜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很值得政治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使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让案例教学闪耀出德育的智慧。
一、 案例讨论,提升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在今天,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主要不是学习智力的差异,而是学习品质的差异。帮助学生矫正异常学习行为,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品质,也就成了政治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如在 “唯物辩(和谐词)证法的发展观”中,讲到“量变与质变的辩(和谐词)证关系”时,我借用明朝文嘉的《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首诗很好地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道理。我在这一知识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这首诗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使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道理:时间就是生命,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运用知识的机会,就是抓住了希望,绝不能把今天的宝贵时光虚掷给明天。虚度光阴,就是折损生命,及时努力,就是开辟理想。学生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使自己的学习品质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案例移植,提升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如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等,表示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展示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文明素质等。今天的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年代,信息社会更是给他们带来了与外界广泛而又便捷的联系。在生活上,他们追求独立,崇尚另类,张扬个性,充分彰显了青少年学生的无限生命活力。但由于他们还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他们的社会阅历相对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生活品质的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曲解,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表现出一些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矫正,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三、 案例点评,提升心理品质
学生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同时也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它是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把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中来。如《经济生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我在介绍“科学发展观”时。介绍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蕴含的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包括儒家的“仁”.“和而不同”.“中和”.“和为贵”.“天人合一”,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在同学明白和谐思想重要性的同时,我做了进一步的点评: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当起重任,除了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尤其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学会尊重.忠诚.正直.善解人意,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杜绝狭隘和自私,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适应未来社会,并有所作为,仅有科学文化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四、 案例分析,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因而成为学生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因此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生活与哲学》中“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唯物辩(和谐词)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懂得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析法。教学中,我列举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大量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两面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诸如网络科技.现代工业文明等以及历史人物.身边的同学和自身进行分析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矛盾统一体。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应该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避免片面性。通过类似的不断训练,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思维品质得到逐步提升。
总之,案例教学强调让学生从案例中悟出道理,易于学生自觉接受,有效克服了传统德育的僵化和生硬,避免了学生与教师间的对立和抵触,在润物无声中叩响学生心灵琴弦,给学生带来了一股股春风,在春风化雨中曲径通幽,实现了德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