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教师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几种策略 |
发布日期:2016/4/5 9:20:12 浏览人数:1280 编辑:赵晋平 |
|
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二中心小学 夏晓丽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那么,教师应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尊重学生,促进生成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从而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才能不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二、挖掘教材,充分预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研读课标,挖掘教材,才会充分、有效地预设。
三、活设方案,拓展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存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自由生成留有广阔的空间。
四、积累智慧,驾驭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问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的切入点。因此有人说,课堂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来有效地推进课堂的生成。
综上所述: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能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并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
|
|
|
相关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