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前郭蒙中 梅 花
所谓心中地图,或称心里地图、心理地图、头脑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具有形象性、动态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它反映出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这些头脑的地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储存和提取地球上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的必要方式。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它是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反映,又是一种记忆表象,能在头脑中保持和再现;其二,它是思维活动,既是空间想象的产生过程,又是空间想象的结果。
心中地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模糊期——即在初学阶段,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最初印象;二是明晰期——通过学习、训练,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逐渐明晰清楚;三是巩固和发展期——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区域空间模型,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有效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积累,头脑地图也不断地得到完善。为了学生能有效地形成心中地图,我在教学工作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将所学到的地理事物都落实到地图上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将学生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上,这已成为我进行地理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学生上课时,《地理地图册》常伴左右,“一本一册”(课本和地图册)是上地理课的必备用书。问题探究从“图”开始,探究过程在“图”上进行,探究结果归纳在“图”上,巩固练习多用《地理填充图册》。另外,我重视板图、板画(手绘画)的教学运用,要求学生养成乐于读图的良好习惯。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心中地图”,是心中地图形成的“模糊期”。
二、做好图文转化工作
(一)以文释图。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二是能够对图像和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的地理知识;三是能够把图像中的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以图释文。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例如课文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段文字,可用下图来解释,一目了然,生动形象。
以图释文的作用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化繁为简,容易记忆,印象深刻。
三、加强读图、用图能力训练。平时经常指导学生读图、用图,提高读图、用图能力,并从中挖掘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这方面的基本做法还有:平面图与剖面图互相转化;平面图与立体图互相转化;表格图与曲线图互相转化等。通过转化加深理解,识记地理知识,加快心中地图的形成。
加强画简图训练。每一章节的地理知识经高度概括后画成地理简图,这是对心中地图的一种直接的强化。例如在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时,我就带领学生画世界的大洲和大洋轮廓几何简图(即上图),课后也反复画此图,让学生对各大洲的轮廓与位置烂熟于心。
一般情况下,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画,其后由学生自己画。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画地理简图,不但兴趣盎然,而且越画越精确。如果画得不对,由教师纠正,或学生自行纠正。简图的内容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三是要经常画,使之巩固,熟练掌握,一挥而就。
经过以上这两步训练,学生的心中地图逐渐进入明晰期,从而真正构建心中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