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二中心小学 夏晓丽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对文中的“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这句话中的“抛”字的运用与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
【教学片段】:
师:“抛”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感受到作者的洒脱。
生2:感受到作者的自由自在。
教师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而是继续启发引导。
师:这个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1:扔
生2:甩
生3:撒
生4:撇
师:是呀,那作者为什么用了“抛”呢?请同学们把这些字分别换入文中读一读。
生:这个字用得好。
师:是呀,到底好在哪里呢?同学们边读边想当时的场景,和“抛”字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抛”字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洒脱和自由自在,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1:我从这个字的声音上读出一种自由的感觉。
生2:“抛”可以让我想象到谷穗在空中会形成一个弧度,感觉很美。
生3:我感受到了“我”的心情很美。
……
【反 思】: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该片段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主导作用,话语虽然不多,却对学生精当机敏的引导。他没有停留在对“抛”字的运用感受到了什么,而是对作者用字的缘由和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互动。通过换一换,读一读,比一比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把问题引向新的层次和高度,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在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中,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使用得以理解,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也实现了自身语言实践方面的启发。相信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理解、比较、鉴别、运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