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蒙中 孙建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灵性的语言描绘了教师形象。真正的教育怎能离开教师的滴滴甘露!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的教学能力有限,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我没有春蚕的无私,蜡烛的伟大,但有一点我是可以自豪地与各位老师齐步的,那就是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从教八年来,我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孩子,有调皮可爱、活泼好动,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有爱问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问的我也手足无措的孩子;也有老老实实、默默学习的孩子......那些调皮的孩子时常让我感到棘手,那些爱问题的孩子有时也会让我感到尴尬,那些只顾学习,不能融入班集体的孩子让我感到惋惜,面对这些,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教育、疏导,从而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让我们来看看爱迪生的故事吧:八岁的时候爱迪生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爱迪生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爱迪生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爱迪生,并决心把爱迪生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爱迪生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爱迪生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还发明了很多东西。
生活中像爱迪生一样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他们的小脑瓜总是装满了“为什么”,许多人都习惯对孩子那些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加理会,或者轻易否定。爱迪生的妈妈却认真地对待、细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使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不至于泯灭,从小就能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爱迪生一生的成就就是对此非常好的佐证。试想当初,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和老师的想法一样,一个天才就会被扼杀。我们的班级也有一些爱问问题的学生,同学们还给他们起了外号叫“问题少年”,对于那些问刁钻问题我也无法回答的孩子,我从不去苛责他们,孩子们有好奇心、求知欲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我会在课后认真的查阅资料然后再告诉他们。我还指导一些学生如何网上查阅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从而解决他们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竟然发表了一篇关于信息环境下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的文章,并深受好评。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可能都是一模一样的,可以有自己个性的发展。要是一个个都变成了只捧着书本老老实实读书的孩子,按书上的条条框框去做,没有创新,这才是教育的悲哀呢!所以当我们做教师的遇到“为什么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向日葵的花朵为何总向着太阳时”这样的问题时,要像爱迪生的妈妈一样,不要头痛,更不要厌烦,耐心一点,认真一些,甚至鼓励孩子多问问题,说不定你也能培养出一个发明家、科学家。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肯定,一种激励。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我想我们作为老师只要怀着一颗爱心,多一种理解,多一种激励,就能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生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