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忏悔录》有感
长山镇蒙古族中心小学校 丛 慧
寒假伊始,遁于蜗居。为不负这如水光阴,翻捡出一部比较难啃的大部头作品---《忏悔录》进行阅读。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购得此书,而且也曾粗略地翻阅近半。这本书,是那种捧在手上就舍不得放下,而一旦闲置便再难续接的长篇巨著。在历史上多得难以计数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于是,我再度选择通读卢梭老先生的自传---《忏悔录》。
卢梭这位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使它获得了最大的进步。像卢梭这样一位平民出身,走过了漫长坎坷道路,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成为知识界巨子,名声传遍整个法国的人,其实最宜于写自传。但他的自传却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本书,是他悲惨的晚年生活的产物,这是一部掺杂着辛酸的个人成长史。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怎会不充满逼人的悲愤?那著名的开篇,一下子便显示出了这悲愤所具有的震撼人的力量。卢梭面对种种谴责和污蔑、中伤和曲解,自信他比那些迫害和攻击他的正人君子们来得高尚纯洁、诚实自然,一开始就向自己的时代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何时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个人在您的宝座面前,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定下了全书的论辩和对抗的基调。
在我心中,卢梭是一位即使到老年依然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率真的人。他不但拥有高昂的平民精神,而且他热爱知识,有着令人敬佩的好学精神。他学习勤奋刻苦,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他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劳动的时候背诵,散步的时候构思,经过长期的努力,他在数学、天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和音乐等各领域积累了广博的常识,为自己创造了作为思想家、文化巨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卢梭洁身自好,富“布衣本色”。他生活在充满虚荣和奢侈的社会环境中,却保持了清高的姿态,把贫富置之度外,“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过因为考虑贫富问题而心花怒放或忧心忡忡的时候。”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原则,这是老先生的另一值得人敬爱的品格。卢梭提倡绝对的个性自由,傲视一切地宣称那个时代的习俗、礼教和偏见都不值一顾,并把自己描绘成这样一个典型,宣扬他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的感情、兴趣、意志为出发点,一任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在《忏悔录》中的核心,更是他在自传中力求忠于自己、不装假,披露一切的根本原因。因而,他的这部自传自然就成为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了。
卢梭说:“没有可憎缺点的人是没有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至今不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吗?显然,在卢梭之前,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有勇气的作家。卢梭用坦率的风格写自传,不回避他身上的人性恶,这尤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不但应该学习他审视自己的习惯,即时时自省,更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勇于直视和正视自身不足的品格,从而,使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学识与人格更上层楼。
这是一位历经风雨和世事沧桑而童贞依旧的老人,就像傲然挺立于莽莽荒漠之中的一棵孤独的老树,那狂狷而肆意的虬干枯枝透射着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长长的梦,一个永恒的、真正的自然之子,教我如何不爱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