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钻井小学 孙瑜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1.范读。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的示范,特别是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高超的范读水平,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最直接的导读方法。这样范读,一是可以引领学生怎样去读书,教会读书方法,即要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听”,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跟读。跟读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或意。在老师读的同时,同学可以出声跟着读。这样学生就会随着老师的基调读得高低有致,轻重有别,自然而然地感受每句话的抑扬顿挫,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
3.注重语调、语速和重音。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或基调。同一篇课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语调也不同。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稍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4.情景想象朗读。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想象,充分的感受文字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感情,通过酝酿,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5.配乐朗读、补充资料朗读、换词比较朗读、教师示范引领朗读等策略也能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6.多听多练。要是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应该要多听优秀的朗读录音,模仿人家的读法,反复训练。例如每天可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听课文的朗读,或者是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听听播音员的播音。同时,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多听多练,一定会有收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