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修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松原教师研修网与您相约 伴您成长,今天是
首页(Home) > 职教研修 > 教学研究 > 正文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5/5/8 15:16:31  浏览人数:11307  编辑:赵晋平
摘要:
 

根据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指导要求,课题组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常常关注的是优秀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对于后进生的心理发展和他们的个性发展关注不是特别突出,甚至被某些教师遗忘了。作为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充满着竞争与挑战、机遇与希望的社会。因此,对当代及以后的职教教育,必须培养出的人才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特别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是提高全民素质,而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关注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并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我们要思考学校的各种活动,教师的各种行为,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是否对每个学生是信任的,是否保护好了每个学生,究竟我们的教育活动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是否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只关注优秀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那么,谁来关注这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呢?他们的身心素质的提高又由谁来完成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更要关注这些所谓“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提高。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问题学生”转化策略,这些问题学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问题学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问题学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难题,转化“问题学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问题学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问题学生”研究目前还没成一定的规模,在主要刊物和英特网上,也没发现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英国提出在学校品行不端甚至被开除的“问题学生”应该被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特殊教育。中国的工读学校也是专门找这类学生。但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很少,招生多靠托管、强制。“工读学校招生难,不是适合到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少,而是大量应该来的学生没有来。”郑州市工读学校校长夏启超说。

   他算了笔账:“现在哪所初中没有三五个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学生’?而郑州市仅市属、区属普通初中加起来就有上百所。工读学校在郑州只有我们一所,目前在校生却只有80余名。”

   就这仅有的80余名学生,也大多是普通中学托管到工读学校来的。学生改造好后,仍回原学校就读,毕业拿的也是原学校毕业证。而托管之初,为说服学生、家长,老师们仍免不了磨上多日的“嘴皮子”。

   一些优秀教师正在摸索成功经验。如被称为“教坛怪杰”的徐向洋,首开中国教育先河,创办国内第一家以“差生”为教育对象的机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认为:徐向洋转变“差生”的实践把我们国家教育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刘志人,78岁的退休教师,多年来开班授课,专门招收因各种原因辍学的“问题学生 ”。他招收的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的差生以及打架、逃课的问题学生。刘志人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刘志人招进学生后,先进行一个月的教学试探,试探每个学生的知识量、接受能力,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尽管如此,刘志人的快速教学法自始至终备受争议,一些教育界人士批评,他的快速教学法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时好时坏,且不利于各种类型的学生,因而不宜推广。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在孩子已经有了问题之后用的补救措施,对象都是初中和高中生,而高中生居多。由此可见,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最早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而专门研究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的理论只是近20年的事情。对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各抒己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在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成果诞生。

在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当前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信息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就业压力,使得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和出现众多的问题学生。70年代,世界各国都普遍给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的重视,并成立了“国际学校心理学会”。199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认为:心理地位之重要和教学并列。学校心理研究对我们来讲还是较为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这一学科也只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在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这三个概念在10年前还是鲜为人知的。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问题学生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造成的。造成后进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处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针对病因,作者一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问题学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并指出了转化问题学生的具体措施,包括个案分析、策略训练、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问题学生的客观因素;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当然,国内外在家庭教育环境、社会不良风气、学校教育方法等因素对问题学生形成产生的影响研究的也不少,但缺乏系统性。

总之,问题学生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策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在理论上还不够系统,没有专门的论著,尤其在素质教育理论下对问题学生应如何评价,以及因不当的评价对问题学生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是研究的薄弱环节。还有待于更多的业内人士进一步转变观念,结合教育实践来参与研究,并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得转化措施,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高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日趋成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问题学生”是一个复杂概念,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生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来的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问题学生”定义为:“问题学生”是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在思想、学习、行为上经常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类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中职学校由于多种因素,“问题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也相对复杂、严重。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如何缓解学生焦虑2、正确看待自信问题3、如何改善人际沟通4、怎样克服精力分散5、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6、摆脱苦闷自卑心理7、摆脱网络成瘾症8、寻求家人对孩子的支持理解。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学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解答问题学生在思想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正;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学科课堂教学中,减轻心理负担与压力,活跃思维,提高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学生层面。 

 ①近期目标:做到每天有进步,每天有收获。能面对困难和学会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逐步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 

 ②中期目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不断完善心理结构,学会关心,善于合作;掌握专业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受挫折的毅力,具有创新精神,成为能够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个体,成为“四有”青年。  

 2.教师层面。     

使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观念,提高师德素养,提高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3.学校层面。    

 把“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合式德育机制,创立适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的,较为完善的全员育人途径和方法体系。

   四、研究的特色

   通过调查研究,建立起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改变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育。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持积极态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智能)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能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2、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但不能拿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 17世纪,莱布尼茨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由于每个个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也就形成差异。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不能拿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后进生就是拿一把尺子量出来的。因此,教育就应该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相适应,使人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潜能获得充分挖掘。

    3、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 “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并不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标准件”,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都得到适应自己的特质的发展。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才能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才能热情地关心问题学生的成长。惟有如此,在教师的心目中,才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有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说过:“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就远离了“歧视”,学会了“鼓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4、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商,变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情感智商的要点是认识自己,了解并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动机和情绪,具有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因此,提倡教师让学生通过自我激发学习兴趣、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实施学习计划、自我总结来培养,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五、研究原则与方法

   1、研究的原则  

 ①整体性。从德育的环境来看,学生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从德育的任务和内容来看,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是完整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德育工作要靠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②主体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个性,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参与,在新旧观念的矛盾斗争中,形成正确的信念和行动。“困难学生的转化”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地通过内化过程,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我需要。

 ③ 针对性。要注意研究学生现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从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④差异性。承认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差异当作资源来开发。

   ⑤帮教中以帮为主的原则。要求参与的教师脱离过去以教为主的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平等的身份看待“问题学生”,在帮中渗透教,学生愿意接受才能起效。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和性格特点。

    ②个案研究法: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教育个案,通过对问题学生与非问题学生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以及问题学生的教育个案之间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

    ③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

    ④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优等生、中等生以及问题学生的教育特征对比研究,寻找问题学生教育的共性。

    六、 研究的策略     

1、让学生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学校管理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明确学校、社会的要求。  

 2、让学生选择目标。唤起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选择意愿,让学生在对各种道德取向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结合道德现状,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确立或应改变的道德取向以及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3、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场景中,选择适宜的行为方式去体现道德规范的要求,培养个性化的道德能力,在陶冶锻炼中养成巩固的品德素质。   

4、让学生在目标评价中激励提高。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首先让学生自评,然后让家长、老师参与评价,力求民主、客观公正。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激励提高。

    七、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学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全校180多名学生中确立3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然后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记录和搜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个案资料,洞悉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在亲子关系、习惯养成、目标引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缺点,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特征,其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其家庭教育方式在其心理发展上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主要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还将深入研究网络成瘾,行为暴力,心里偏执,纪律涣散等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行为懒散,虚荣轻浮等问题女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从而寻找利用学校教育积极干预家庭教育,更好地整和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的教育表现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做好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认真研究每个学生教育个案,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从而探寻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研究本课题的难点。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本研究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宣传动员,调查现状,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搜集资料,设置机构,培训人员,完善设施等。   

1、拟定研究课题。   

2、对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等进行论证。   

3、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4、为本课题研究设置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制订激励和督察制度。  

5、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必要的条件,充实相关书籍资料。  

6、为参与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  

7、进行本课题的宣传动员工作,号召全校教职工和各科室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时间:201012----20116月中旬。)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1、在课题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确定帮教对象,明确帮教导师,并根据学生问题对实验对象和人员进行分组(或以班主任为核心成立研究小组),制定每个小组的目标、帮教内容、帮教形式,形成活动计划。每个小组同时开展本课题所承担的研究实验任务。  

2、举行若干次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参加的研究会,探讨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召开问题学生会议,进行问卷调查和初期诊断。  

4、开办家长学校,  

5、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并汇集成册。 

(时间:20116----20123月)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总结实验经验,通过检测和评价对比帮教对象的各方面改善程度,各参研人员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论文、专题报告、优秀《德育》教案,优秀活动方案等。  

2、课题组将各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写出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  

3、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收集成册,出一本《论文集》,论文包括研究报告,单项研究文章,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表,德育活动方案等。  

4、总结课题经验为建立长期的面向全体学生、科学、系统、规范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作好准备。(时间:20123----201212月)

   九、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省级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如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实现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结题,决定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    

本课题的实施是在学校行政和党支部整体推动下开展的。校长要求每一位行政干部都要负责一名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党支部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负责一名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学校校长和副校长担任课题组行政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整体决策,经费支持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分管德育副校长担任课题组业务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方案、各阶段的研究计划等。     课题组下设机构有“组织协调小组”和“理论研究小组”。分别负责实验研究的组织、协调与理论研究、技术支持等。全体行政干部、党员、班主任老师和部分科任教师都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共计20余人。

    2、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研究补助如交通费、外出调查补助,培训经费,及时拨给小型会务费。保证各种文件的打印费。

    3、纪律保障:课题组成员要服从分工,积极参加每一次课题研讨会议,认真、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定期接受课题主管部门对研究过程的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敷衍差事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预期成果

通过探索高中问题学生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及激励机制,探索出适宜问题学生进步的多层次培养模式,提高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问题学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以下形式总结成果:

   1、研究报告《高中“问题学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研究报告》

    2、论文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通过此课题研究,最终达到以下目的:

1、激发问题学生的进取心和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地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建立良好的意向。

    3、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十一、基本要求

第一、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工作的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课题组全体成员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力合作,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带头并带领广大教师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加强理论学习,组建好课题实验队伍。本课题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它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策略、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各个系统。课题组集中了教科研人员、学校的校长、教育教学管理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构成的多层次调查、实验和研究群体,构建了一支由学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科研部门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水平以及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组研究方向目标明确,课题实施方案较完善,研究任务落实,因此我们要确保如期完成省级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要重视问题学生教育实践研究即家庭教育实践研究(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会教育实践研究(良好社会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的教育实验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对问题学生教育实践研究,全国各地已经创造了许多经验。这项课题的基础在实践,生命也在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推出研究成果和典型范例。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通过课题这个载体,这个抓手,用科研手段带动解决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动和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水平。

     第四、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把研究落在实处。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新模式,是改革、发展、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更要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

   十二、课题领导小组

      : 张义辉

    副组长:张洪军

      员:张       王春方

   十三、参考文献目录

1、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9月版。

2、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处编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3、李洪元,陆士杰,龚维珍,《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北京科技出版社。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8、余展飞著,《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和有效纠治》,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做真正适合学生的积极职业教育 2017/9/12
关于2015年普通高中年度教研活动情况的通报 2015/10/29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5/5/8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5/5/8
在《高中生习惯养成与家庭、学校关系的研究》课题开题仪式上的讲话 2015/5/8
“高中生习惯养成与家庭学校关系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015/5/8
“高中生习惯养成与家庭学校关系研究”课题实验流程及要求 2015/5/8
高中物理学习习惯研究 2015/5/8
习惯的作用研究 2015/5/8
提高认识 尊重规律 形成合力 为人的发展奉献一流的研究成果 2015/5/8
热点信息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通知)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
吉林省杰出校长培养对象——前郭...

近期发布
金秋送“暖”——市教育学院高中部前郭五中新课标培训 ...
关于下发《松原市初中教学新秀评...
松原市2021年普通高中教学新...
关于印发松原市综合学科教学新秀...
关于松原市初中教学新秀评选、省...
松原市普通高中新教材国家级培训...
松原市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科新教材...
松原市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国家级...
2020年度松原市中等职业学校...
关于2020年松原市中等职业学...
中共松原市教育学院党组关于市委...
CopyRight 2013 syjsyx.com All Right Reserved 松原市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沿江街717号 电话:0438-6190789 (投稿)E-mail:keyanchu11@163.com
吉ICP备09002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