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教育学院 刘宏霞
总体状况:本次调研共听了五节课,其中有两位特岗教师。内容涉及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两个主题,即身边化学物质和构成物质奥秘。总体上看,教师基本素质较好,教学行为比较规范,衣着得体,语言比较精炼、准确。虽然是农村学校,教学手段还比较先进,班级里都能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比较流畅,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能达成。
优点:
1、比较重视化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几节课中教师在设计课时都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如分子原子一节课中教师借助生活中宏观物质的变化和运动状态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及分子间存在间隔的观点,并且运用这样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水的净化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先回忆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如,由茶壶中往外倒水引出“过滤”。
2、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调研的这几课,发现教师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如,原子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知识呈现顺序,把原子的质量与构成原子微粒的质量关系,及原子中各微粒的电性关系移到前面学习让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水的净化一节课,教师有效地将物质组成及水的组成研究的化学史料引入课堂,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链接。
3、比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原子结构一节课中,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观察教材中表格信息,总结规律。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规律的思维能力。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虽然是农村中学,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实验教学,教材中的实验基本都做了,并且还对某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如,验证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教师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两只量筒改成了一支试管和一根细导管及胶塞组成的一套装置来代替,现象非常明显。
存在问题:
1、应试教育的成分较大,强调知识目标,忽视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目标的落实。五节化学课,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也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等化学史料知识,这是很好的契机,借助实验教学或化学史料的分析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然而教师们却只关注了结论的获得,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学习过程,进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的不充分。通过几节课的观察,发现教师们虽然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是学生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被动的听讲,被动的回答问题,被动做实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课堂上没有动态生成的资源,没有学生的质疑。
3、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素养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有时存在知识性的错误,也存在学科教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化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必须规范,不能说俗语。如,“混合”不能说成“掺合”,“振荡”不能说成“逛荡”,否则给学生养成语言描述不规范的坏习惯。还有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不能颠倒,如,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时,应该说“泡沫比较丰富的是软水”而不能叙述成“软水中泡沫比较丰富”。
改进建议:
1、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将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经过几
年的培训,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还停留在会说不会用或不敢用的阶段。教师们应该多参加培训或多观看一些成功教学案例,从中感悟是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我们强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矛盾的,而是主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觉主动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情感,体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所在。所以教师们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改变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容器”的做法。
2、加强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自身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知识更新、社会变革异常迅速的今天,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学好自己的专业。包括化学专业和教育专业。中学化学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驾驭中学化学课本内容,还要熟练大学无机、有机等内容,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演示实验,还要带领学生设计、探索新的实验,这样既可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自如、游刃有余,又可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不至于由于自身学科知识有限,导致出现知识性错误,化教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201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