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元
语文素养应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改革是否有路可循?
我以为,阅读教学不妨遵循下列路径:大量阅读、整体感悟——潜心涵咏、深入揣摩——内化言语、为我所有,最终达到为我所化乃至为我所用。
不敢说这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但至少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路子。
学习语文,接触语言材料,不仅要有质的标准,还应有量的要求。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指出,学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这一比喻强调的是要在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有一部分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整体感悟,运用有机的、联系的观点,去感受、体验作品的主旨、情感和表现形式。托尔斯泰说得好,文学作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生命体。我们可以欣赏这样的生命体,但不能戕害它。《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佩带的通灵宝玉镌有“莫失莫忘”四字,薛宝钗所佩带的金锁上也镌有“不离不弃”四字。“莫失莫忘”,“不离不弃”,这八个字可以借用过来作为解读文学作品的箴言。那种大卸八块,机械分割,甚至“碎尸万段”的做法,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大忌,既不尊重文本,也有违语文教学的规律。
潜心涵咏、深入揣摩就是“深入”作品语言,体会其中的深层义、言外义、象征义和情韵义以及语气、音调和节奏等,要求融入人生体验和阅读积累,发挥想像和联想,用“心”去感应,用“情”去体验。涵咏,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即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摄取,就是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消化,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作品的意境,从而参透内蕴,获得审美享受;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积学以储宝”。周汝昌先生说:“读雪芹的书(其实包括读中华的文),最需要的是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这儿总离不开修养、陶冶、涵咏、玩味——即功夫的层次与品位。”没有感染、没有熏陶、没有积累的语文教学是无法想像的。
内化言语,为我所有,最终为我所用,是阅读教学的旨归。内化言语,是一个将他人的言语作品纳入自己的言语结构、言语图式并互相交融的过程。不管是大量阅读、整体感悟还是潜心涵咏、深入揣摩都是为了将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印入学生的脑海,化作他们的“血肉”,滋养他们的灵魂,丰富他们的言语内涵和言语表达。朱光潜在回忆自己修炼语言“童子功”时说:“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好一个“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这是一个美学大师也是一个语言大家所揭示的最浅显也是最深刻的语言学习的道理。 |